CNML格式】 【 】 【打 印】 
香港80後受關注 曾俊華籲年輕一代開闊眼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5 17:19:58  


  中評社香港1月5日電/近期“八十後”年輕一代的狀況備受香港社會關注,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亦論及這問題。他不認同年輕一代欠缺向上流動的機會,只是他們的期望比上一輩高。他呼籲香港八十後開闊眼界,並向他們發問,是否已經準備好接棒香港未來發展。

  《星島日報》報道,曾俊華在他的個人網志中,引用社會學教授呂大樂所著的《四代香港人》的分界,指戰前二、三十年代出生的是第一代香港人;戰後嬰兒潮的一代是第二代港人;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出生的是第三代;七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的是第四代香港人。

  對於香港學者呂大樂認為第四代港人欠缺機會,“注定是輸家”,他表示異議。曾俊華認為,第四代港人享有的機會並不少,加上父母、社會對他們的栽培和資源投放,他們的競爭力和機會絕對不比上三代人遜色,“問題在於這一代人的期望是什麼和是否能夠掌握和創造新的機會。”

  他以住屋為例說,“第一代港人覺得有三餐一宿、生活安穩已經很滿足……嬰兒潮一代可能認為能夠早日“上樓”(獲分配公共房屋)已符合了對住屋的期望;第三代港人覺得“上車”(置業)可以說是必要達到的目標;對一些第四代港人來說,他們最關注的可能是物業會所有什麼設施、泳池有多大、私隱度是否足夠等等。”

  他承認,在六、七十年代以前,大學、預科畢業的必然是社會精英,注定可以爬上社會上層的階梯。但現在大學教育普及了,入讀大專的學生大幅上升,“大學畢業未必一定再等於可以即時爬上社會上層的階梯,但教育程度稍遜的年輕人也不一定沒有機會,問題是在競爭中,他們能否把握機會,發揮自己的優勢。”

  曾俊華認為,第四代年輕人在創意、視野方面較為優勝,只要他們能夠好好裝備自己,加上國家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機遇,他們是不用擔心日後沒有“上流”的機會。

  對於近期引起關注的“八十後”(即第四代)以較激烈手法,表遠他們對社會議題的關注,他表示自己明白這些年輕人的看法和感受,“他們是香港回歸後才踏進社會的年輕人,他們其實可能較前幾代港人更愛香港和國家,對家國有更深的投入感,對社會事務有一份激情,更願意站出來大膽地表達他們的看法。”他認同年輕人必然亦應該有激情的,但“最重要的是在激情中,也要有理性和客觀的討論,眼界也要廣闊。他指出,‘八十後’將會接棒推動香港的未來發展,並向“八十後”喊話表示:“你們準備好了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