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王健壯:頭腦、膽識與心腸,馬英九三者俱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7 16:43:49  


  中評社台北1月7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發表該報前社長王健壯的文章說,“立法院”剛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馬英九就立刻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回應,可見他已將原屬內政問題的“美牛危機”,提昇為外交問題的“美台危機”,非他親上火線指揮善後,否則不足以化解美國政府的外交報復。 

  文章說,美牛危機是一項愚蠢的錯誤所造成,也是馬政府“負面治國”的一個集大成:寡頭決策,行政專擅,輕忽“國會”,漠視民意,再加上拙劣至極又無效至極的危機處理策略,遂將美牛危機擴而大之,演變成馬政府,甚至是馬英九個人,執政以來的最大挫敗,比莫拉克災變危機猶有過之。 

  為什麼?道理很簡單:莫拉克危機雖也是馬政府“負面治國”的範例,但卻祇有內政效應的影響;而美牛危機不但有同樣嚴重的內政效應影響,更引發了外交效應的影響,後果比莫拉克危機更難預測,也更難控管。 

  而且,美牛的內政效應也不同於莫拉克的內政效應。莫拉克危機期間,“立法院”中的執政黨委員,多數仍與馬英九站在同一戰線;但美牛危機期間,國民黨“立委”卻形同集體叛變,既不聽“總統府”的號令指揮,也不理“總統府”的外交危機預警,食管法在美國政府壓力下仍然逕行修正,就證明他們根本視馬英九如無物。“立委”這種集體叛變而且叛變成功的行為,不但在台灣“國會”歷史上是首例,在國民黨黨史上也僅見;這種結果以馬英九執政以來的最大挫敗來形容,顯然並不為過。 

  也因為如此,“國會失控”於是便成了馬英九未來任期內,影響他“治國”成敗的一個最大變數,甚至是最大阻力。 

  面對一個失控的國會,這是每個國家領導人的夢魘,但國會失控通常是因執政黨在國會是少數黨而發生,執政黨在國會是多數黨,而且還是絕對多數黨,但結果卻仍發生“國會失控”的危機,馬政府大概也創下了世界政治史上一個罕見的例子。 

  但國會何以失控至此?克林頓執政初期雖大力推動健保改革,但卻在國會慘遭滑鐵盧,同黨議員也多數叛變,其中原因,用尼克松的話來說,就是:“他沒有讓任何一個人害怕”;克林頓當年罩不住國會而施政慘敗,馬英九現在亦復如此。 

  但要讓國會議員害怕,指的並非威權領導,而是有效領導;再借用尼克松的話來說,國家領導人要能有效領導,必須具備三項條件:頭腦、膽識與心腸,但馬政府現在卻三者俱缺,更嚴重的是,他們常常把腦袋的問題(決策思維的問題),當成是嘴巴的問題(溝通宣導的問題)來處理。 

  馬英九的統治基礎是由七百多萬張選票累積而成,按理說,他在執政初期應可挾龐大民意而自重才對;但執政才一年半,七百多萬張選票卻像憑空消失了一樣,而且民意也並非被他所挾以自重,反而是被反對黨甚至是“國會”議員所挾持;“總統”本來應該領導民意,但最後卻被民意領導,甚至被民意綁架,而且又受制於自稱代表民意甚至民怨的“國會”議員,這種領導就是尼克松所形容的無效領導,不但嚇不到任何人,反而被所有人所嚇到。 

  民眾或者國會對國家領導人的無效領導,心裡的反應通常是從最初階段的失望與挫折,累積演變到最後階段的憤怒與敵意,一旦敵意形成,其結果就是民意轉向,政權不保。 

  “大眾的挫折感足以威脅總統的聲望”,這是已故“總統學”大師紐斯達的名言;而且民眾的挫折感也相對會改變他們對總統的期待(包括“應然的期待”與“想像的期待”),甚至更嚴重到會放棄對總統的期待;“我對他已無所期待”,一旦多數民眾都表達出這樣的心聲時,則總統的聲望危矣! 

  馬英九現在正處於“失望/挫折”與“憤怒/敵意”兩個階段的中間地帶,如果他與他的執政團隊再犯下類似莫拉克與美牛危機那樣的愚蠢錯誤,他面對的將不再是失望與挫折的民眾與“國會”,而是憤怒與敵意的民眾與“國會”,到那個時候,即使他親上火線也難挽傾頹之大勢。 

  但美牛危機會是馬政府的最後一個危機嗎?多數人的答案大概都是悲觀的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