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社高雄論壇:南台灣出路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12 00:38:06  


中評社高雄論壇會場
 
  林倩綺說,雖然南北長期屬於不同的文化氛圍,北部仍屬菁英文化的匯集地,南部的“常米文化”則充滿了旺盛生命力;她非常樂見政府開始將文化經濟的發展放置在各部會的政策執行當中。例如,衛武營兩廳院的建置和高雄縣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的興建,高雄市則有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的興建,以及捷運的全線通車,南台灣的文化和素質隨著整個經濟的發展也已經整體提升;如果能將更多資源投注在軟實力的培育,即人才的培育上,加以參考西班牙畢爾包從工業沒落城轉型成觀光城市的經驗,相信南台灣非常具有發展潛力。

  黃英忠指出,南台灣尤其是高雄傳統上以重工業和中小企業為主,這是特色也是問題所在,因為勞力密集產業產值有限,如何提高附加價值,培養傳統產業做國際行銷非常重要。由於台灣產業發展的中心長期以來多集中在台北,導致資源過度集中北部,教育的資源和經費南北失衡的情形尤其嚴重,南部則因為資源和機會有限,產生人口外移和產業空洞化的問題,人才也因此流失,經濟的發展在長期機會不均等的情況下深受侷限。他鄭重的呼籲“中央”和地方政府不論在教育和經濟面上多給南部永續發展的資源和機會。

  連立堅以“國民黨執政時代未將南北平衡當作國策”作為長期南北發展差距懸殊的問題核心。以高雄地區為例,真正開始有顯著建設皆是在民進黨執政期間所做,遠溯及愛河整治,近期則有世運主場館、巨蛋和捷運全線通車,以及各項大型文化建設等,為高雄帶來可觀的經濟產值,對於環境維護和環保議題的關注和執行皆在綠色政府任內,這與南部長期屬於綠色執政版圖息息相關,因此他認為發展重工業未必是高雄唯一出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