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傅瑩成功應對西藏問題 被讚“危機大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10 16:24:45  


 
  傅瑩(2008年5月):

  我們生氣,我們憤怒,但是冷靜下來以後你還要考慮怎麼辦,還要考慮今後怎麼跟這個世界打交道。我這些天一直在觀察,一直在思考。怎麼樣讓我們的聲音出現在西方的媒體上,怎麼能讓更多西方的公眾了解我們的立場,了解中國的真實情況。

  解說:

  倫敦火炬干擾事件發生一周後,傅瑩在英國《星期日電訊報》發表署名文章《如果西方能夠傾聽中國》,傅瑩以女性細膩和感性的筆觸描述了她對奧運聖火在倫敦、巴黎的傳遞遭到干擾的心境,以及來自中國年輕人的傷心、憤怒、不解,她寫到那天的漫天飛雪,也寫了 中國姑娘潮濕的眼睛。“這一天將以北京和倫敦之間的一次碰撞留在人們的記憶中,這個碰撞火花四濺,充滿躁動”,“中國融入世界不是憑著一顆誠心就可以的,擋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這堵墻太厚重了”。

  傅瑩(2008年5月):

  應該說,西方社會現在對中國的興趣很大,願意了解,但是了解的程度少到了讓我吃驚的地步。昨天晚上一些朋友坐在一起我們談到英國的學生教育,這個地方的小學它的課程裡邊有埃及歷史、希臘歷史,沒有中國歷史,不可想象,他們自己都覺得不可想象。他現在就是要提出,他們有一些可以說是一些資深的知識分子,像大英博物館的館長,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想辦法調整教科書,要把中國歷史寫進來。

解說:

  曾在80年代中期求學於英國肯特大學的傅瑩,深感20多年後英國民眾對中國了解依然極為有限。“西方是時候更多地了解中國了”,在國內極其低調的傅瑩開始奔走於英國政界、商界,在牛津大學等英國著名學府發表演講,接受英國主流媒體採訪並多次公開撰文。“1996年,中國GDP是1萬億元,到2008年則增長到20萬億元,13年的時間裡增長了20倍。”傅瑩經常以這樣的數據以及親身經歷向英國公眾講述中國變化,她提到過母親的糧票,提到自己曾經付出過青春歲月的電廠被拆除,也常常提到她女兒所代表的這一代中國年輕人。

  黑場 現場 和外國友人互贈禮物

  傅瑩同期:這來自我的家鄉內蒙古,蒙古音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