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球員轉型困難:離開足球根本玩不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12 09:21:18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踢了一輩子球,真不知道離開足球還能幹點啥。前輩們的經驗告訴我們,離開足球根本玩不轉!”昨天,一名曾經在中國足壇叱咤風雲的前國腳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去年本打算退役了,和朋友合夥做點買賣,徹底告別足球圈。但考察了一年,始終也沒有太適合的投資項目。最後還是決定重返足球圈,趁著還有俱樂部要,再踢上幾年!”

  據時代商報報道,遼足“十連冠”時的虎將唐堯東,在去年年末獲得了自己從球員到教練轉型之後的最高榮譽——中超最佳教練。當唐堯東一臉矜持地出現在中超頒獎慶典上,接受來自現場球迷的歡呼和掌聲時,很少有人知道,當年退役後的唐堯東差點永久告別足球圈。

  “如果當年唐堯東的酒店越做越大,估計就沒有今天的‘最佳教練’了。”唐堯東當年一位隊友如是說。唐堯東當年在遼寧隊的隊友回憶,那是1996年的深秋,在中國足壇征戰了十幾個年頭的唐堯東“掛靴”了。退役後的唐堯東並沒有繼續他的老本行,和幾個社會上的朋友一起開了家名為“海中全”的海鮮酒店。

  “因為唐堯東的關係,當時這家酒店在球迷中有很高的知名度,有很多球迷就是衝著唐堯東的名字來酒店消費的。再加上當時沈陽的海鮮酒店不像現在這麼多,所以剛開始酒店的生意挺紅火。”唐堯東的隊友說,“不過,這種紅火的場面並沒有像唐堯東期待得那樣永久地持續下去,沈陽越來越多海鮮酒店拔地而起,‘海中全’也漸漸被淹沒了。雖然唐堯東開酒店的事已經過去好多年了,但一些沈陽老球迷每次走到北陵公園附近都還會想起那間曾留下唐堯東‘老板’身影的‘海中全’。”

  對於那段“下海”經歷,每每想起,唐堯東感慨萬千:“幹飯店那幾年沒掙到什麼錢,反而是搭進去不少工夫。在我心裡其實一直沒有丟掉當教練的夢,所以後來終於還是回到了足球場,因為只有在足球場上我才能找到那種成就感和歸宿感。”

  就在幾天前,記者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是一位很長時間沒有相互聯繫的教練,他興奮地告訴記者,他目前在一家中甲俱樂部當助教,雖然工資待遇一般,但覺得自己又有了用武之地。而這位教練幾年前一直在股市裡“摸爬滾打”,一度還當上了股票分析師。“當股票分析師雖然賺得也不少,但總覺得心裡空落落的。所以有以前的隊友邀請我和他一起組建教練組征戰中甲,我連工資多少都沒問,就過來了。”

  與曾經改行的教練紛紛重返足球圈比起來,現役的球員則是盡可能地延長自己的運動壽命,為了能吃上足球這口飯,一些曾經在中國足壇叱咤風雲的國腳、球星,不惜委身於中甲甚至是中乙。

  “對於很多球員來說,每年的掛牌都是一個糟心的歷程。像去年中超轉會大門關閉時,上榜的480名球員中只有40多人找到東家,球員下崗率再創新高。所以很多球員現在都看明白了,在整個足球大環境不好的今天,不是靠保飯碗就能有飯吃,而是要去搶飯碗。”昨天,一位現役中超教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道。

  據記者所知,在中國足球市場最紅火的那幾年,像一些國腳、大腕除了拿著動輒幾百萬元的年薪,廣告代言、商業活動以及給網站寫專欄、開博客的收入也會高達百萬元。更有一些企業和個人看中了球星們的明星效應,紛紛拉來明星合夥開公司。“作為球員,不可能踢一輩子的球,將來早晚要轉型做別的。”這句話如果放在幾年前,可能還會得到很多圈內人的認可,但放在今天,便會遭來反對之聲。

  像肇俊哲曾經在2005年夏天與朋友合夥開了一家名為“雲上”的酒吧。生意一直不溫不火,最終肇俊哲只好放棄。談起自己這段開酒吧的短暫經歷,小肇坦言,“那時年紀小,比較衝動,什麼都想嘗試一下,但正所謂隔行如隔山。不過,經歷過了也就沒有遺憾了。”

  肇俊哲說,“其實國家培養一個運動員、特別是一個優秀的運動員花費了那麼多人力、物力和財力,所以不應該早早結束運動生涯。而從運動員本身來說,從小就和體育打交道,等到了30多歲再轉行,一切從零開始。這就像是兩個人一起賽跑,首先在起跑時就慢了一大截,想再去趕超那得付出多少努力和代價呀。所以,我們還是應該盡量發揮自身的特長,在熟悉的領域開拓屬於自己的另一片天。”

  肇俊哲告訴記者,在遼寧隊、包括國家隊裡的很多隊員,現在利用訓練、比賽之餘在大學裡深造,通常球員所選擇的專業都是與體育有關的。“今年聯賽結束之後,我和李鐵、呂剛參加了由中國足協主辦的亞足聯和中國足協舉辦的D級和C級聯辦教練員培訓班。在這個班裡,不光我們這幾個遼足球員,還有王鵬、謝輝等球員。”小肇說,對於他而言,目前就是盡可能地保持好狀態,爭取多踢幾年球,退役之後盡量從事與足球有關的工作。

  退役之後當教練是絕大多數球員想選擇的轉型之路,但真正能在職業隊中任教甚至是當主教練的球員卻屈指可數。更多的人只能面臨二次選擇。

  在中國球員中,在轉行之後做實業真正做出點名堂的,“郝董”郝海東絕對算是首屈一指。2001年,郝海東尚未退役時就已出任大連沿海集團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長。不過,“郝董”最擅長、也最得心應手的戰場還是球場。正因如此,郝海東寧可去當一支乙級俱樂部的“掌門”,也不願離開已融入他血液裡的足球。

  當然,在眾多離開足球轉行的球員中,也並非都是失敗的經歷,其中不乏成功案例。像中國迄今為止最有傳奇色彩的“門神”——傅玉斌,從足球圈退出來之後,他沒有像別的球員那樣走上當教練或下海經商的道路,而是選擇了一條他從未嘗試過的人生之路:進入演藝圈。傅玉斌不僅參演了多部電影、電視,而且還是一家影視公司的老總。

  像曾經有著“遼足快馬”美譽的前遼足球員莊毅,還在球員時就以千萬元資金注册了屬於自己的實業公司。在他退役之後,更是斥巨資興辦大學足球學院。目前,在沈陽、錦州、大連和北京都有他身為法人代表的民辦大學。

  不過,像傅玉斌、莊毅這樣能在脫離足球圈後,仍幹得風聲水起、取得成功的球員實在是少之又少,更多的球員是在離開足球圈數年之後,又重新幹起了與足球有關的老本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