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2日電/海地地震發生後,美國政府反應迅速。總統奧巴馬數次發表講話,並出台一系列救援措施。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中斷對巴布亞新幾內亞、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訪問,於1月16日對海地進行了4小時的訪問。她在海地表示,美國“今天,明天和在未來的日子裡都會留在海地”。
人民網報道,美國在海地地震後的所為,將對美國在加勒比海乃至整個拉美地區的外交戰略產生影響。海地西鄰與美國長期對抗的古巴,南望多年向美國叫板的委內瑞拉,與美國本土僅相隔1120公里,被視為美國“後院”的門戶。奧巴馬政府執政以來,雖然在改善與拉美國家關係方面做過努力,但由於受到與哥倫比亞軍事合作的負面影響以及阿富汗戰爭等因素的干擾,美國在拉美地區的“接觸”政策收效不大。此次美國借海地地震之機凸顯其救援力度,既可在改善形象方面爭取加分,又可牢牢占住美國“後院”門戶,並以此為支點繼續向南輻射、施加其影響。
美國國內政局也將因此產生微妙影響。美國前總統布什曾因卡特裡娜飓風救援不力而在政治上失分,奧巴馬競選總統時曾將此作為前政府的“軟肋”予以抨擊。有鑒於此,奧巴馬在應對海地地震時表現得格外努力。2010年是美國的中期選舉年。美國政府自然很看重這一政治晴雨表。如果美國政府在海地救援工作中的表現得分,無疑將有利於民主黨人在中期選舉中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