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潘維:中國模式不是為了頂禮膜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22 12:41:25  


 
  用中華體制取代中國模式

  Q:你歸納的中國模式具體是什麼內容?

  A:我用“當代中華體制”取代“中國模式”。當代中華體制分三個層次:國民經濟、民本政治和社稷體制,三位一體,共十二個支柱。

  “國民經濟”即國家對土地(生產資料)的控制權;國有的金融和大型企業和事業機構;(以家庭和社區企業為基礎的)自由的勞動力市場;(以家庭和社區企業為基礎的)自由的商品和資本市場。

  “民本政治”即:現代民本主義的民主理念;強調功過考評的官員遴選機制;先進、無私、團結的執政集團;有效的政府分工制衡糾錯機制。

  “社稷體制”即:家庭而非個人構成社會的基本單元。社區和單位,而非分層的市民會社,構成了中國的社會網格。社會網與行政網重合,在基層彼此嵌入,成彈性、開放的立體網格。家庭倫理觀滲透社會組織和行政管理的邏輯。

  這個解釋體系提供了一個不同於流行的西方理論的理解,挑戰經濟學的市場與政府干預兩分,政治學的民主與專制兩分,社會學的國家與社會兩分。

  Q:關於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似乎國際上都比較認可。輿論普遍關注的是中國的政治模式,因為這是與西方三權分立的政治模式相比截然不同的一種體制。你怎麼看?

  A:西方的兩分法是“democracy vs. autocracy (民主對專制)”,我加上“meritocracy (績優制)”,這個“三”就打開了無數種可能,就不止“二”了,可以“三生萬物”。我之所以用“民本政治”,就是覺得西方教科書名詞概括不了中國的事情。如果要說什麼不足,與新加坡和香港相比,中國民本模式里的法治不夠健全。

  從性質上看,中國政體不是西方議會政黨制,先進、無私、團結的執政集團是中華政體的核心權力機構。政體功能最強大的部分來自這個統一的執政集團,最脆弱之處也在這個集團。當這個集團先進、無私、團結,代表中華全體人民的利益,整個中華民族就勢不可當。當這個集團喪失民本理念,官員謀私,渙散分裂,就會脫離“百姓”,失去民心。

  從理論上說,我認為中國模式的“分工制衡”與西方模式“分權制衡”各有存在的社會政治條件,說不上誰比誰更高明。拿西方政治體製作為標準來衡量中國政治體制的進步和落後,追求中國政治體制的全盤西化,屬於教條主義。別總拿西方的鞋來量自己的鞋,非說自己的鞋不合自己的腳。若強要拿西方民主來量中國民主,中國根本就沒民主。正如拿印度佛教來量中國佛教,中國根本就沒有佛教。可事實是:印度的佛教沒了,中國的佛教還活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