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德里街頭(資料圖片) |
中評社香港1月29日電(記者 梁卓鈞編譯報道)2009年對中國經濟而言是驚心動魄的一年,四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計劃雖然奏效,保八目標超額完成,但卻帶來不少後遺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近日更就銀行信貸問題發出嚴厲警告,要求銀行把握好信貸投放節奏。美國《時代雜誌》28日報道指出,雖然中國在危機裡表現優秀,但正陷於巨大的風險中,鄰國印度雖然增長緩慢,但後勁凌厲,大有威脅中國經濟地位的可能。
《時代雜誌》28日報道,經濟學家均不能避免對中印這兩個亞洲崛起的大國進行比較,而中國幾乎是永遠領先。
一直以來,中國在各方面的經濟數據均比印度優秀。中國政府在推動新政行動迅速,使印度斷裂的政治系統顯得混亂遲鈍。與新德里、孟買破落的基建相比,北京光潔的機場、寬闊的高速公路,正是現代化發展的模範。經濟大蕭條以後,世界各國經濟崛起,印度似乎僅能居於次位,各國專家們均讚揚中國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表現,認為中國經濟策略有效地重啟增長,協助亞洲地區走出谷底。
世界銀行預測,2009年印度的國內新產總值(GDP)為6.4%,遠低於中國在1月中旬所宣佈的8.7%GDP增長。雖然印度未能與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相比,但最終,印度將可能趕上中國這個充滿活力的競爭對手。
首先,印度經濟回復形態比中國更為良好。在經濟下調的可能性上,印度並沒有面對與中國同等程度的潛藏危機,這意味著新德里的執政者或能更容易地維持經濟增長的動力。香港的獨立研究機構“Asianomics”經濟學家吉姆.沃克(Jim Walker)表示,與中國相比,印度的經濟更能可持續地增長。
沃克認為,中國推出了史上最大型的刺激經濟計劃,政府為推動基建開銷,實施稅項寬減,以巨大的信貸增長刺激經濟發展。中國2009年的信貸增長較2008年度增加了一倍,達1.4萬億美元,是GDP的30%。中國的方案效果非常理想,即使去年中國出口下跌16%,仍能保持經濟增長。
不過,中國正面對巨額信貸帶來的結果。北京的寬鬆貨幣政策,正加促樓巿的泡沬。政府數據顯示,12月中國城巿房地產的平均價格,較去年同期增加了7.8%,是18個月內最大的增幅。信貸激增亦引起人們對銀行的擔憂。
許多經濟學家預期,巨額借款將導致呆壞帳上升。去年11月,瑞士銀行經濟學家汪濤(Wang Tao)計算指出,假如2009年20%的借款,以及2010年10%的貸款在未來3至5年變成壞帳,那麼,中國刺激經濟計劃的呆壞帳總值將達到4000億元美元,幾乎是GDP的8%。雖然,汪濤指出,與中國銀行以往的呆壞帳目相比,這個數字已經是相對地少,但她仍然感到驚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