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西區將成爲兩岸經濟合作的重要實驗區 |
中評社╱題:海西區先行先試戰略可與兩岸ECFA連接,作者:唐永紅(廈門),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博士
在兩岸研議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準備從制度安排層面推進整體層面的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以及兩岸經貿活動自由化與便利化的過程中,旨在推進區域經濟發展與海峽兩岸區域合作的《國務院支持福建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若干意見》於2009年5月正式出台。此時此舉引起海峽兩岸有關專家學者特別是台灣各界的高度關注與猜想。台灣一些人士一方面擔心大陸此舉賦予海西區先行先試有關的特殊政策是否會進一步促進台灣產業西移,從而掏空台灣產業(事實上,產業轉移是必然的,唯有以產業升級與創新加以補缺);另一方面更是擔心大陸此舉是否意味著以兩岸區域層面的合作來放慢兩岸整體層面的合作步伐,甚至替代兩岸整體層面的合作,從而有礙台灣全球化戰略的推進與利益最大化目標的實現。
筆者認為,在兩岸決策信息不對稱且兩岸互信脆弱情況下產生這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也表明有必要釐清從區域層面推進兩岸合作與從整體層面推進兩岸合作的辯證關係。這不僅對凝聚兩岸共識、順利推進兩岸合作是必要的,而且對海西區用好用活中央賦予的先行先試權力與政策至關重要。
兩岸合作需要從整體層面與區域層面同時推進
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與實踐表明,區域一體化不僅是一個從自由貿易區到關稅同盟再到共同市場進而經濟聯盟以致完全的一體化這樣漫長的動態發展過程(因此,兩岸ECFA的具體內容也將隨著兩岸一體化進程的循序推進而動態調整),而且從自由貿易區到關稅同盟再到共同市場進而經濟聯盟等各種程度與形式的合作與一體化,相應需要各成員方在經濟發展基礎層面與經貿政策可協調性層面具備一定的條件。當前,兩岸經濟體確有制度性合作與一體化發展的內在動力與外在壓力,但與此同時,兩岸經濟體在經濟結構、發展水平、開放程度等各個層面的差異較大。這必將對兩岸整體層面的制度性經濟合作與一體化的步伐形成相當程度的制約。
誠然,當前的兩岸經濟體在經濟相互依存性、經濟市場規模、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經貿政策可協調性等方面已具備進行一定程度與形式的合作與一體化安排所必需的一些基本經濟條件,以實現預期的經濟效應。然而,從適宜的合作與一體化形式應引致儘量小的不對稱性衝擊標準看,並非合作與一體化的各種程度與形式都適宜於當前的兩岸經濟狀態。
其一,雖然兩岸經濟體當前的關稅收入在財政收入中的重要性已經相差不多,但兩岸經濟體當前的關稅水準尚有較大的差距,關稅工具在當前對兩岸經濟體的重要性還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特別是兩岸經濟體各行業當前的對外關稅水平尚存在較大差距,因此,為避免共同對外關稅與貿易政策對兩岸經濟體的不對稱性衝擊影響的出現,關稅同盟在當前就不宜作為兩岸經濟制度性合作與一體化的實踐形式。
其二,當前兩岸經濟體不僅在體制與機制層面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且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水平上,大陸經濟體總體上處於工業化的中期階段,且發展不平衡,部分地區尚處於初期階段,而台灣經濟體已基本完成工業化,並開始邁向後工業化階段,因此,近期內兩岸經濟體在財政、貨幣、收人分配、區域開發等宏觀政策層面基本上難以統一,經濟聯盟及其之上的合作與一體化程度與形式對兩岸經濟體來說只能是未來的理想目標,而不能作為當前甚至近期的現實選擇。
因此,兩岸制度性經濟合作與一體化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並需要有一個彼此磨合與相互適應的過程,以便加快合作與一體化的步伐。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探索切實可行的途徑,利用有效的措施,逐步化解兩岸經濟交流、合作與一體化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各種不利衝擊、摩擦與矛盾(在存在明顯差異的經濟體間實行共同的經濟政策必然產生明顯的不對稱性衝擊,這種明顯的不對稱性衝擊反過來會阻礙共同政策的推行),增強兩岸的互信與共識,從而在確保成本與風險最小化的同時促進兩岸經濟制度性交流、合作與一體化快速並穩健發展。
一個可行途徑與方式,就是在兩岸整體層面進行一定程度的制度性合作與一體化的同時,在有條件的兩岸次區域層面先行先試較高程度的制度性合作與一體化。這顯然也可為將來兩岸在整體層面推進這種較高程度的制度性合作與一體化探索經驗,累積互信,並構築必要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基礎與動力。例如,在兩岸整體層面推行自由貿易的同時,可在閩台之間先行先試資本甚至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與配置,構建類似共同市場的次區域經濟合作與一體化形態,以便在將風險和代價降低到可控制和可接受的範圍的同時,為將來在兩岸整體層面的共同市場的構建探索經驗,奠定基礎。
兩岸區域合作與兩岸整體合作並行推進的意義與作用
兩岸區域合作與兩岸整體合作並行推進不僅有其必要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