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霍震霆:港人若願辦亞運必全力以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10 00:13:57  


香港東亞運獲得巨大成功,激起港人申辦亞運會的熱情。
 
  申辦的主要困難是甚麼

  劉迺強:你覺得如果我們申辦,那麼我們最欠缺的部分是甚麼呢?

  霍震霆:我認為首先是體育場館設施,我們很多運動員平常都是在中國內地訓練的,因為香港的訓練設施以及水平可能達不到好的訓練效果,在這裡也很感謝國家對香港運動員的關照;其次就是我們香港的體制問題,我們很多運動員到今天為止都不是全職的,很多訓練完之後又要上班又要上學的,而且退休之後也沒有運動員生活保障。這些都是很實際的問題,如果你沒有一個很切實的保障制度,也就很難培養出水平很高的運動員。我想這些都是需要認真討論研究的,我也很希望能夠借此次東亞運成功舉辦的東風,帶起民眾對於這些相關議題的關注和討論。

  辦好東亞運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強化文化溝通有利區域團結

  霍震霆:趁這個機會我也想說一下,辦好這次東亞運動會,也離不開國家的相應支持。東亞運的歷史不是很長,參加的國家和地區不是很多,承辦過的國家和地區更少。

  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奧運會還是亞運會,亞洲國家和地區所獲得的獎牌總數,都是東亞國家拿到的居多;反過來這次來報導的傳媒人員,國際國內的加起來有兩千多名,不僅表明國際社會對東亞地區的高度關注,也表明了東亞地區的影響力。可以說,“東亞運”已經變成了一個品牌。

  奧運會是全世只的體育盛宴,而東亞運有個特點就是,我們的文化背景是相近的--就我對香港社會的觀察來看,文化方面的融合是做得很好的,因此,我認為通過“東亞運”這個平台,可以加強我們之間的文化交流,宣傳我們東亞地區優秀的文化背景,並通過這種交流強化東亞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相互瞭解與合作。在區域經濟競爭越來越強烈的今天,這對整個東亞地區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此次香港東亞運動會特設了“文化之夜”,比如,“日本之夜”、“韓國之夜”,甚至是“關島之夜”--辦關島之夜令到他們非常感動。我們用這種方式來傳播東亞深厚的文化元素。雖然我們資源不多,但通過這樣的活動,的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充分引進商業元素亞運後場館閒置問題可迎刃而解

  王平:舉辦亞運會這種規模的賽事,沒有幾十個億的資金,恐怕很難辦下來。有輿論認為,香港不缺錢,可以興建大量比賽用的體育場館;但是辦完運動會的場館維修與應用,將是一個大問題。您是怎麼看的?

  霍震霆:其實也不是不缺錢。在香港,我們每花一塊錢,都需要經過一個很複雜的程序,你看我買一張飛機票,都是五個公司來投標(笑);現在所有花費,祗是用公帑的,控制都是非常嚴格的。我們承辦此次東亞運,主要是由幾十人運作,最高峰的時候可能也不超過兩百個人。

  我覺得是這樣,香港現在很多運動場館是屬於政府--像我們身處的這個壁球場就是全部屬於政府的,但是這些場館很多時候都是缺乏商業元素在里面的,而目前恰恰地就是最貴的。

  以我多年從事體育的經驗,知道很多時候單純的體育設施是不可以自負盈虧的。我認為如果沒有商業的元素在其中,而且缺乏對年輕人群體的照顧,就難以實現持續運作和發展,不能做到自負盈虧。

  為甚麼這麼說呢,因為現在年輕人的生活豐富多彩,體育運動設施如果沒有特別照顧到年輕人的需要,那麼這個體育運動主力軍的注意力很容易便轉到別的方面中去。比如,你讓年輕人去灣仔的修頓球場踢球,肯定不過癮,他一定更願意回家上網,因為這類比較簡陋的設施已經滿足不了年輕人的需求。從前省港杯,我們都很熱衷去看,當時經常是一票難求;現在你要是說請人看省港杯,人家一定是“no,thank you”。因為時代不同了,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要求已經不一樣,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這都是要改變的。政府在每個區究竟要建多少運動設施,它有一個quota,即只是按照數量的配額比例來施建,而不是考慮某個群體的需求。所以現在你看很多場館不能滿足年輕人的需求。一方面是場館有閒置,一方面是民眾的需求有些得不到滿足。這說明,其中是有改善的空間的。我認為,人們對舉辦亞運會之後有可能出現場館過剩從而導致浪費,產生一定的憂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我們認真思考,則是可以通過增加體育場館的商業元素,將這個憂慮加以消除的。祗要能在興建體育場館時充分引進商業元素,亞運後場館閒置問題可迎刃而解。

  這次東亞辦得不錯,帶動了整個社會的體育氣氛,因此才能討論申辦亞運的議題。我知道爭議一定會非常多,但香港社會還是值得好好討論的。畢竟沒有社會的支持,我們甚麼也做不了--申辦與否,既不是奧委會,也不是政府決定的,而應該是源發自整個社會的主流訴求。如果我們代表了香港社會的主流訴求的話,那麼政府也應該要採納我們的意見。

  就我個人來說,祗要香港社會主流意見願意申辦2019年亞運會,我必定會全力以赴。

  借此機會,我們要感謝多年來對我們支持良多的各級政府部門,還有六千個志願者、很多設計師等等,他們都是無條件地給予我們幫助和支持,此次香港東亞運能夠做到這樣離不開他們。我們奧委會下面七十多個分會,都希望通過這次成功的東亞運動會,可以提高香港整體的體育水平,讓我們的運動員可以更多地為香港爭光。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0年2月號,總第146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