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海地的不幸 美國有重大責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1 00:33:04  


 
  1957-1971年代是冷戰高峰時期,殘酷獨裁者杜瓦列爾(“Papa Doc Duvalier)統治海地,美國大力支持,因怕它投入古巴共產黨政府懷抱。他去世後,19歲的兒子讓.克魯德(“Baby Doc” Jean-Claude)接任為終身總統直至1986年。杜瓦列爾父子兩人執政29年中,他們臭名昭著的Tonton Marcoutes曾經殺害無辜平民至少5萬人,令海地人談虎色變。 

  杜瓦利爾家族實行獨裁統治29年,終於1986年2月7日,在人民反暴政鬥爭浪潮的衝擊下,杜瓦列爾逃往法國。 

  1990年底,解放神學神父阿裡斯蒂德(Jean-Bertrand Aristide)推動社會改革,廢除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如提高工資、增加教育、醫療等福利費用、並追還補償法國的210億美元等主張,以76%高票當選總統,但只做了7個月就被美國後台的軍隊推翻。1994年聯合國安理會甚至通過史無前例的第940號決議案,同時阿裡斯蒂德也同意和接受克林頓政府的經濟計劃後,多國部隊才進入海地恢復合法選出的海地政府重掌政權。但當他2001年二次當選總統後,在2004年卻被布什政府“強迫“(有人說綁架)飛往非洲,至今仍流亡在南非。而他那受人歡迎合擁護的政黨仍然被禁參選。 

  這是海地鮮為人知,但必須知道的悲慘故事。 

  推行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 

  從讓.克魯德上任開始,也就是上世紀70和80年代,海地精英、美國政府及美國商業共同聯手創造今天的海地和太子港。美國政府內外的專家學者計劃把海地建立為一個“加勒比海的台灣”。他們告訴海地政府說,如果小而窮的海地要現代化和經濟發展,他們必須放棄農產業和開發一個強大的外向型製造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