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克強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特別致辭(全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1 09:02:49  


 
  我們將依靠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隨著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和國內消費結構升級,中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勢在必行。需要適應市場需求,以企業創新為主體,以技術進步為支撐,保護好知識產權,不斷提高製造業產品質量和發展水平。同時,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保障農產品供應;加快發展服務業,以吸收更多就業;繼續淘汰落後產能,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1990-2005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已經下降46%。最近,中國政府又提出,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進一步下降40-45%,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這充分顯示了中國自主節能減排、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的決心。需要更加注重節能增效和生態環保,加快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使經濟增長建立在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基礎上。

  我們將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是中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有效保障。需要堅定不移地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繼續推進價格、財稅、金融、投資等領域的改革,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破除壟斷、鼓勵競爭,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30多年來,我們通過對外開放,與世界經濟互接互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吸收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實現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也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目前,在中國的出口中,約55%是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生產的商品。在中國的進口中,近70%是來自各國的工業制成品。開放使中國的發展成果為國際社會所共享,實現了互利互惠。我們將始終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創新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方式,形成內需和外需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與世界其他國家實現共同發展。

  需要重申的是,中國的發展是和平的發展。“和”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是在總體和平的環境下實現的,從而能夠聚精會神搞建設;今後的發展更需要維護一個和平的環境,才能一心一意謀發展,這符合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各國可以通過優勢和資源的互補實現和平發展。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中國將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女士們、先生們! 

  一年多來,國際社會同心協力,共克時艱,取得了應對危機的初步成果,國際金融市場漸趨穩定,世界經濟有望實現恢復性增長。歷史是一面鏡子,人類總是在反思過去中尋求進步,在應對挑戰中實現發展。經歷國際金融危機的洗禮,人們對發展理念、經濟模式、治理結構、全球性挑戰等問題,都需要重新認識、認真思考,以謀劃好後危機時代世界經濟發展之路。

  國際社會應對這次危機的一條寶貴經驗,就是攜手合作、共同應對,也弘揚了合作包容的理念。當今時代,各國的命運緊密相連,需要進一步共擔責任、精誠合作,繼續發揚同舟共濟的精神,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形成合力、實現互惠。各國的利益緊密相連,需要進一步加強交流、倡導包容,共同把“蛋糕”做大,在豐富多彩的世界中求同存異、實現共贏。

  面對後危機時代,促進世界經濟健康復甦和持續發展尤為重要。在此,我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第一,繼續合作戰勝危機。風浪並未平息,同舟才能共濟。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的經濟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各國的政策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只有實現全球經濟復甦,才能鞏固一國經濟復甦。過去一段時間,各國攜手應對,減輕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損害,節制了可能出現的較大衰退。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尚未結束,經濟復甦的基礎還不牢固,可能是緩慢而複雜的。避免復甦過程的曲折,降低復甦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需要各國繼續合作。國際社會應進一步加強宏觀政策的協調與合作,把握好經濟政策的方向和重點,掌握好刺激政策退出的時機與節奏,使世界經濟早日全面復甦。

  第二,推動市場更加開放。這是繼續應對危機的必由路徑。開放是多邊的,也是雙邊的。開放有利於擴大合作、推動發展、促進繁榮,“一加一”往往“大於二”。而搞保護主義只會加重經濟危機,減緩復甦進程,最終也會損害自身利益,上個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教訓就是明證。一年多來,各國表達了反對保護主義的立場,但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仍然不斷出現。對此,國際社會應當堅決反對。目前,迫切需要把各方的鄭重承諾轉化為實際行動,繼續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多哈回合談判早日達成更加合理、均衡的結果,使國際市場更加開放。

  第三,促進世界平衡發展。推動開放是為了發展,改善民生更需要發展。我們不能忘記全球還有10億人口仍在遭受貧困、饑餓的折磨。只有改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落後狀態,才能解決溫飽和實現減貧目標。只有開拓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潛在需求,才能更好地擴大國際市場,緩解各國就業矛盾。國際社會應當從全局和長遠考慮,以積極的態度拓展發展空間、促進平衡發展,進一步加強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完善促進平衡發展的國際機制,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力度,如期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使發展成果惠及各國人民。

  第四,攜手應對重大挑戰。這是促進世界經濟健康復甦和持續發展的緊迫課題。在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公共衛生安全、重大自然災害等全球性挑戰面前,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擺脫責任,國際社會應當協調行動。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各國應積極落實《哥本哈根協議》,團結一致向前看,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盡早完成“巴厘路線圖”談判,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全面、有效、持續實施。中國政府將繼續本著高度負責和積極建設性態度,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

  第五,改善全球治理結構。無論是戰勝金融危機、推動市場開放,還是促進平衡發展、應對重大挑戰,不僅需要更多的共識和行動來推進,而且需要可靠的制度安排來保障。通過改進和完善已有架構,形成一個更有利於兼顧公平和效率的全球治理體系,以反映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已成為各方共識。全球治理結構的改善,應當體現平等參與、合作包容的原則;需要優先增加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尊重各種不同發展模式的選擇;需要更好地發揮聯合國和相關機構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二十國集團的建設性作用。在金融治理方面,需要總結金融危機教訓及應對經驗,改革國際金融機構,加強全球金融監管,建立區域性資金救助機制,強化國際貨幣發行方的責任與約束,維護好世界金融穩定和經濟發展。

  女士們、先生們! 

  國際金融危機終將過去。這次危機留下的不應只是共克時艱的一段記憶,更應留下對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前途命運的深入思考,留下對未來發展路徑的創新設想,以更好地推動後危機時代的世界經濟發展。我相信,只要我們以合作的精神共謀發展,以包容的態度共創未來,世界經濟就能走出一條健康復甦和持續發展的道路。

  謝謝大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