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加國媒體:中國可在現代化中解決台灣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5 09:03:52  


  中評社香港2月5日電/加拿大《星島日報》當地時間3日刊文說,中國經濟呈現強勁勢頭,美國專家認為,如果從20世紀歷史角度分析,中國經濟總量不斷向上發展,令人振奮;但也被西方要求過高的國際責任。此外,中國可在現代化道路上一起解決台灣問題。

  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報告稱,中國2009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長率為10.7%,美國《紐約時報》不久便發文指,中國非常可能在2009年末經濟總量就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有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呈現的強勁勢頭是其不斷發展的表現,超過日本是遲早發生的事實。南加州大學(USC)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問題專家駱思典(Stanley Rosen)表示,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早在期望中。哪怕2009年末沒有超過日本,人口眾多、市場巨大的中國遲早也會趕超日本。

  他認為,儘管經濟總量不能完全說明情況,至少證明中國的崛起以及應對經濟危機相對成功,經濟刺激措施起到一定成效。

  曾擔任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研究員、目前擔任洛杉磯華夏政略研究會執行會長的王中平認為,以中國經濟成長率每年8%的速度計算,經濟總量無論是超德國還是日本,排名世界第二或第三都不是重點。如果從20世紀的歷史角度分析,中國1900年還處於外強蹂躪的貧弱狀態中,百年後走到如今階段,從這個角度分析,中國經濟總量不斷向上發展,令人振奮。

  不過,專家認為,經濟總量不斷發展,同樣為中國製造“狀況”。王中平表示,儘管中國人清楚,經濟總量平均到個人時,只是發展中國家水平,但在外界看來中國經濟總量與發達國家媲美。因此,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可能被西方要求負起所謂“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雙重身份。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中國問題專家、前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包瑞嘉(Richard Baum)指出,比起人均經濟水平,經濟總量雖不是衡量發展的全部標準,但總量通常給予外界更深刻的“印象”,相應帶來重要影響。

  包瑞嘉認為,中國經濟總量持續增長,一方面讓其在國際上的聲音、意見更受重視;與當年鄧小平時期提出“韜光養晦”的階段相比,如今中國也迎來更高的期望值。

  中國經濟總量持續攀升,國際地位提高,有專家預言,在超德、超日後,中國可能在2030年前超越美國,成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對此,駱思典指出,中國目前與美國經濟總量仍有不小差距,增進關係、提升兩國經濟合作獲得共贏,才是未來發展需要。

  經濟對兩岸關係占據重要因素,台灣對中國大陸的經濟依賴明顯,不過包瑞嘉表示,以經濟手段解決台灣問題的預測還為時尚早。但王中平認為,中國可在現代化道路上一起解決台灣問題,如果未來中國的勢頭超過美國,美國不再成為兩岸問題的“羈絆”時,台灣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