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上海世博會日益臨近 專家評析六大效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6 11:28:56  


  中評社北京2月6日電/隨著上海世博會開幕日益臨近,舉辦世博會到底會給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帶來什么影響已經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問題。新華社報道,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教授就此作出分析,認為上海世博會將會帶來六大效應。

  “效應一”:促進上海乃至全國的經濟和就業增長。

  歷史經驗表明,世博會的舉辦能在一定程度推動舉辦國,特別是主辦城市及其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就業增長。數據顯示,大阪世博會、新奧爾良世博會和築波世博會分別為日本、美國和韓國的GDP增長貢獻了2.1%、0.1%和0.75%;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為德國帶來了超過12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據統計,從2004年到今年上海籌辦世博會期間,世博會平均每年對上海GDP增長的拉動約為2%。預計世博會舉辦期間,將直接帶動房地產和旅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幫助上海GDP增長5%。

  此外,大田世博會為韓國創造了20萬人以上的就業機會;漢諾威世博會為德國帶來了10萬個工作機會;築波世博會為日本增加了45.7萬個就業機會。預計上海世博會將在管理、經營、安全保衛和文化娛樂領域創造22至25萬個就業機會。

  “效應二”:推動長三角地區及沿長江流域的經濟一體化進程。

  從歷史上來看,舉辦世博會能推動以舉辦城市為核心的經濟圈的形成。例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就是由1970年成功舉辦大阪世博會而最終形成的,以大阪為核心的關西經濟帶造就了日本經濟長達十年的輝煌;英國倫敦世博會促成了以倫敦-利物浦為軸線,沿泰晤士河擴展的產業密集帶和經濟核心區的產生;芝加哥世博會緊密聯繫了北美五大湖城市圈-底特律的汽車工業、匹茲堡的鋼鐵工業和托萊多的玻璃工業。上海世博會將有助於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區及沿長江流域的經濟一體化進程,並形成資本、人才、信息等資源匯聚,不斷輸出服務和品牌。

  “效應三”:推動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產業轉型。

  上海世博會與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會舉辦背景相似,那時正值世界經濟大蕭條,而現在是全球金融危機。當時芝加哥世博會有力推動了美國服務業,尤其是文化休閒產業的發展,為美國經濟轉型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樣,2000年的德國漢諾威世博會期間,第三產業比上年增長了3.2%,速度明顯高於全德的增長率。因此可以預計,上海乃至整個長三角地區能夠借助世博會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逐步減少製造業比重,推動以生產性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