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蔡英文推三推四 只因未準備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11 09:44:10  


蔡英文正在釀製她的“十年政綱”,這將是她引領民進黨新局的脊柱論述。
  中評社台北2月11日電/台灣聯合報今天社論說,馬英九幾度主動或被動地表示,願意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會談,但蔡英文總是推三阻四。真正的原因是:二人若要會談,蔡英文所受的壓力比馬英九大得多,而蔡英文還沒有準備好。

  論及朝野領袖的“國政對談”,二○○○年的“扁連會”,及二○○五年的“扁宋會”,都是極失敗的例子。然而,當年陳水扁見連戰及宋楚瑜時,陳水扁畢竟在“國家定位”路線上仍採“四不一沒有”(即“一中憲法”),所以“扁連會”是因扁見連後半小時宣布停建核四而破局,“扁宋會”則更是扁向宋宣示“效忠中華民國”的表態大會,卻因“撕裂泛藍”的“陽謀”計不得售而破局。

  馬英九頻頻叫戰,宣稱願與蔡英文對談或辯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議題,我都願意”;但蔡英文一下子說見面無意義,一下子說馬已無“能量”,一下子說馬無誠意,一下子又說不要淪為政治操作;反正就是推三阻四,不想、不肯、不便、不敢答應見面。其實,真正的原因是:蔡英文還未準備好。

  社論指,想像中的“雙英會”,比“扁連會”或“扁宋會”更複雜。如前所述,二○○○年當時扁持守“四不一沒有”的“一中憲法”路線,所以只須與連戰辯論“國家能源發展”及“非核家園”之類的問題;而二○○五年當時扁在綠營中仍是一枝獨秀、乾綱獨斷,所以與宋見面時,仍有餘裕想到“裂解泛藍”的操作。但是,當下的朝野情勢已是今非昔比,民進黨的陳水扁路線自二○○八慘敗後,迄今在“國家路線”及兩岸政策上說到底仍是空白真空狀態,且綠營內部仍有分裂危機;在此種情勢下,如果蔡英文端不出民進黨的“國家路線”及兩岸政策,她憑什麼與馬英九見面?而那種不能各自端出“國家路線”及兩岸政策相互辯論的會面,又有何意義可言?所以,蔡英文屢拒“雙英會”,其實是還未準備好,種種推拒的姿態,只是色厲內荏而已。

  馬的“國家路線”是“堅守中華民國立場”,其兩岸戰略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統/不獨/不武”,戰術及戰鬥層次則採直航、交流、ECFA等等;然而,蔡英文若與馬英九見面,她將端出怎樣的對策?例如,蔡英文反對“一中各表”嗎?反對“不統/不獨/不武”嗎?如果反對,對策是什麼?又如,蔡英文反對ECFA,那麼,如何因應“東協加N”的壓力,難道只是主張廠商可以外移至東協國家投資生產嗎?這類政策辯論,政客在平常時日可以買空賣空地隨便信口喊叫,但當朝野領袖馬英九及蔡英文正式舉行對談時,恐怕雙方皆須端得出可受人民公評的“國家路線”及兩岸政策,才說得過去。

  社論說,蔡英文正在釀製她的“十年政綱”,這將是她引領民進黨新局的脊柱論述;若要舉行“雙英會”,這也是必須具備的起碼條件。然而,民進黨為操弄政局,操作選舉,其實早已將其政綱、黨綱視為朝秦暮楚的政治玩具;今天是“台獨黨綱”,明天變成“台灣前途決議文”,後天又變成“正常國家決議文”;昨天曾是“四不一沒有”,明朝卻是“台灣中國/一邊一國”。每一個政綱或黨綱,只有“階段性的任務”,所以也只是一個“階段性的謊言”。蔡英文的“十年政綱”,能否承當得起“階段性的任務”尚未可知,但極有可能又淪為“階段性的謊言”,卻是民進黨過去所有政綱、黨綱的宿命。

  “十年政綱”,望文生義就令人覺得只是一個“階段性的論述”,其實就是將馬的後兩年任期,加上民進黨可能再執政的八年任期,視作戰略目標。然而,台灣的生存戰略若只看十年,恐怕不夠長;正如李登輝與陳水扁將“中國崩潰論”據為政策基礎,結果證實為“短視”。或許不必寄望蔡英文的“十年政綱”有什麼可大可久的“國家戰略”意義,若能端上“雙英會”,只消“階段性”地可以一新“國人”耳目,即已可謂是難能可貴了。問題是:蔡主席,妳準備好了嗎?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