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崇虎”歷史上萬年 比對崇拜龍還要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12 11:18:07  


  從2月14日起,人們將迎來中國農曆的庚寅年,即十二生肖中的虎年。近日,著名民俗學家汪玢玲表示,中國人對虎的崇拜,距今已有上萬年歷史,比對龍的崇拜還要早。“龍騰虎躍”成為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的民族精神最好的象徵。

  今年86歲的汪玢玲幾十年來致力於“虎文化學”研究,並出版了中國第一部虎文化專著《中國虎文化研究》。她告訴記者,由於老虎的發源地在亞洲,所以對虎崇拜而衍生出的虎文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她說,在中國人對虎的崇拜從新石器時代便已有之。近年在內蒙古陰山山脈狼山地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岩畫就是最好的證明。在這些距今已有上萬年歷史的古老岩畫上,刻畫了群虎的姿態。

  而1987年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發現的原始墓葬中也有蚌塑龍虎圖形。據考證,這一墓葬的主人生活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會晚期,在其墓葬中,墓主兩側分別用蚌殼精心擺塑成龍虎圖案,其中,“龍圖騰”在右,而“虎圖騰”在左。這足以證明了當時的人們在崇拜龍的同時也崇拜虎,而且虎的地位要高於龍。

  此外,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也與“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由於伏羲是“人首蛇身”,通常被認為是“龍祖”。然而,在古代,伏羲的名字被寫作“虙戲”,這兩個字都從屬虎字。汪玢玲認為,這說明真實的伏羲很有可能是“打虎英雄”和“狩獵能手”。

  汪玢玲指出,這些例證同時也能證明,人們對虎的崇拜早於對龍的崇拜。她說,老虎乃百獸之王,其兇猛而威武的形象,對於以狩獵為主要生產方式的原始先民,極具威懾力。所以,他們將虎視為“聖獸”進行崇拜。而龍卻並非真實動物,它是人們想像出來,由幾種動物的形象合成的動物。在中國古代傳說龍能興雲布雨,這與中國狩獵文化之後的中國農耕文化有著很大關係。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征服大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強,老虎逐漸失去“聖獸”的光環,不再是不可征服的對象,人們從崇拜虎開始轉為降伏虎。

  相比之下,龍崇拜則日漸盛行。龍這種被幻想出的動物,在人們心中依然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其高大無比而又神秘莫測的形象,成為權力的象徵。而今,龍已成為中國以及中國文化的代名詞,中國人亦稱自己為“龍的傳人”。

  但儘管如此,虎文化卻依然影響著中華文化,它和龍文化相互交融,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許多中國的成語里,都可以尋覓到龍虎的蹤影,如虎踞龍盤、虎嘯龍吟、臥虎藏龍、龍驤虎步、龍驤虎視……

  汪玢玲說:“老虎比任何動物都能代表中華民族勇猛上進、虎虎生威的民族精神,而虎文化和龍文化互為紐帶,貫穿於中華民族文化之後,構成了中華民族的‘龍騰虎躍’的民族精神。”(來源:新華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