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民調顯示僅8%民眾滿意所在城市規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3 12:15:46  


 
誰來追究浪費社會財富的行為

  當前城市規劃都存在哪些問題?本次調查揭示,“缺乏前瞻性和總體性”成為最大問題(74.5%);其次是“開發商暗箱操作”(51.5%)。接下來依次為:行政干預過多(49.6%)、高密度高強度無序開發(44.0%)、違規建築較多(41.1%)、對文物古跡保護力度不夠(30.4%)等。

  呂斌認為,其實很多行政主管部門是很有理性的,關鍵是個別領導的主觀意志太強。所以誰來決定規劃是關鍵,大的決策很重要,比如城市的CBD是不是要擴建,擴建會不會影響歷史文化,市場到底有沒有需求,“規劃後主要領導要負責,不能建完了就不管了,下一個領導來了就拆。”

  調查中一名民意中國網網友留言,城市建設迫切要求決策者具有前瞻性和戰略眼光,但不少城市的設計者恰恰暴露出這方面的短板,他們要麼被美好藍圖所蠱惑,要麼被商家的逐利衝動所裹挾。

  呂斌則提醒,要理性看待規劃的前瞻性。規劃有前瞻性是好事,但到了一些地方領導那裡可能就變樣了,不需要那麼多高樓大廈卻非要蓋,不需要那麼寬的馬路卻非要修。“要蓋一百年不落後的房子,當時的一兩代人是要付出代價的。比如都說巴黎一百年不過時,但是路修那麼寬,一開始肯定沒有那麼多行車需要。城市規劃需要建立的是一種合理的空間秩序。”

  劉臨安認為,目前我國城市開發過於注重經濟效益,忽略了精神文化的東西。經濟增長往往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甚至是以居民健康為代價。“去年內地有個城市號稱GDP超過香港,但那個城市的總體質量能和香港比嗎?不改變官員的考核體系,城市規劃短視的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

  應該如何解決城市規劃問題?調查中,79.9%的人希望建立問責機制,追究浪費社會財富的行為;69.2%的人建議改變官員以GDP為主導的政績考核體系;63.9%的人認為要事先充分聽取公眾意見;60.5%的人建議拆遷或重建決策透明化;56.4%的人認為要健全審批和監督機制。

  “我們政府作為城市規劃的主體是有優勢的,有公共利益的立場。”呂斌說,城市規劃要講究可持續發展,不能光算經濟賬,還要考慮社會效益,從環境、生態、文化等方面多維度地考慮問題。在決策之前一定要慎重,多聽聽公眾和專家的聲音,綜合分析利弊。這樣做事看起來可能慢一點,但總體效率會更高。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