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只是藍軍選民不投票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28 08:53:56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前右)25日到嘉義縣新港夜市,為黨籍“立委”補選候選人林德瑞(前右2)助選,向攤販拜票。中央社
  中評社台北2月28日電/“立委”補選國民黨再輸三席,對黨政大權雙抓的馬英九而言,這個結果當然非常慘痛。這一年多來民心流失,若不能儘速設法止血,不僅馬政府執政的威望必大受侵蝕,台灣政治的正常運作也將失去支撐的力量。

  聯合報社論指出,綠營把這次補選說成是對馬英九的“不信任投票”,當然是略嫌誇張。但若把先前苗栗、雲林的“立委”補選計入,這已是藍軍連續五度失利,國民黨如果還沒看出這反映了什麼嚴峻的形勢,那也就太麻木了。問題是,國民黨屢選屢敗,真的只是藍軍選民不投票嗎?答案恐怕沒那麼簡單。

  首先要問:誰是藍軍選民?鄭永金當年選縣長,在新竹縣獲得了十五萬票;這次其胞弟鄭永堂參選,卻只得到五萬多票。試問,流失的十萬票,都還能算是“藍營”的選民嗎?只怕不然。綠營靠著本土意識能固守一批死忠鐵票,但藍軍支持者自主意識較高,隨時可能望風轉向;國民黨若以馬英九二○○八的大選勝利,即自以為仍擁有七百多萬基本群眾,只是“暫時不出來投票”而已,那恐怕是錯估了情勢。

  事實上,馬英九執政後,對於曾投票支持他的群眾,不論在決策上或情感上都未能準確回饋,甚至許多時候讓他們感到失望,這正是國民黨幾次選舉皆陷於苦戰的主因。執政者對選民的號召方式有二:在順境時,要能提供願景鼓舞人心;在逆境中,則要激發民眾的危機感使其勇於參與。但馬政府的表現,卻兩端落空,既無法明確提供人民對未來的憧憬,又無法將他們凝聚在自己身旁與自己共同奮戰。選民的政治參與感愈來愈低,疏離感卻愈來愈高,充分反映了其失望與無所依歸。

  馬英九以“總統”兼主席的威望,卻無法有效整合整個藍軍甚至黨內的分歧,藍營一次又一次內訌分裂,都讓選民倒盡胃口。以這次補選為例,藍軍桃園和花蓮都出現兄弟鬩牆的景象,包括新竹的提名,也是為平衡派系利益而勉強推出人選。如此一來,不僅使選戰打得倍增艱辛,對民主意識較高的民眾而言,更無意願為這種充滿算計的選舉背書,那麼藍營的勝算在哪裡?

  陳學聖在桃園以兩千多票飲恨,這個差距,藍軍兩個脫黨候選人吳餘東、林香美的得票都超過此數。如果能夠勸退其中任何一人,陳學聖都有勝選的希望;但藍軍不乏在地有影響力的大老,卻袖手旁觀,看著黨中央難堪,棄同志的死活於不顧。一個政黨,同志之間都表現得如此離心離德,要如何喚起選民支持的動力?

  比起民進黨的士氣大振,國民黨的鬥志卻在內耗消散,這樣的對比,不僅馬英九應該警惕,整個國民黨都必須深自反省。失去政權八年,藍軍是靠著馬英九奪回了江山;但這個政黨的紀律鬆弛、認同渙散,卻比一家民間企業都還不如。且看這幾次選舉,劃地為王者有之,藉詞倒戈者有之,國民黨內倘若不能形成一種凝聚大我的精神,如何成就大業?又如何贏得選民奮力相挺?

  從近幾次選舉看,藍軍沒有死忠票,已是明顯的事實。馬英九的魅力,已經發揮過一次,在陳水扁繫獄後,這種魅力不會再有第二次作用;除非藍軍拿出令選民感動的作為,否則,恐須忘記馬英九有過七百六十五萬票的奇蹟。將敗選解釋成“藍營”選民不投票,意思好像是說,到了五都選舉他們就會出來了,或到了二○一二就會回頭了;這種想法會不會是一廂情願,會不會是自欺欺人?

  換一個角度看,執政黨的接連失利,也不只是馬英九一人的挫敗,而是整個台灣民主政治陷入更大的迷惘。過去,人們相信選舉可以使政治變得更好,但歷經政黨兩次輪替,顯然沒有把台灣帶向更幸福、快樂的境地,反而更讓人充滿迷惑和失望。尤其,當許多人民變得更冷漠、疏離和不參與,三四成的低迷投票率,勢必造成“少數決定多數”的結果,那會是台灣人民想要的民主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