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流意識決定社會地位的特殊階段,每一個從事藝術的人也不二地選擇進入社會主流,選擇被主流接納作為一種共同的價值標準。即使那些在舊時代選擇從事藝術的人,也多半以選擇與金融界,政治圈和當權者保持一種經常性的特殊交往。而進入新階級政治社會後,以社會身份決定一個人前程的特殊時代,個人身份和家庭出身則決定了每一個人的未來前途。
但是,社會進入新經濟時代後,當以創造價值的多寡來決定一個人身價時,藝術家從古代經典的文人參政階層,從階級時代的政治議政邊緣,進而蛻變為一個時代甚或是一個社會的徹底“邊緣人”。
藝術家從政治附庸到意識形態的附庸再到經濟時代的附庸,雖然藝術家們自詡為依靠理想決定生存的特殊人群,但是,離開了社會的正常軌道,他們則徹底成為一個新時代新格局面前的真正部落人,邊緣人。
一、時代的輕薄和無聊
社會進入21世紀,當第一個十年以忽略不計的迅疾姿態即將“被跨越”時,不由得回顧近十年以來當代藝術匆匆走過的時間段。在2000年社會大勢“被看好”,一派高歌猛進的大潮下,曾經“被游離”的自由藝術家們,紛紛奔向鄉野農村,重新掀起“圓明園”畫家村後的一股“新浪潮”時,更多的已經改行或者轉行的藝術工作者正在觀望,期待和等候。
在當代藝術那幾位不得不“被提及’的大哥們被媒體炒作之前,那些大頭像,那些哈欠,那些製作痕跡很深的畫作,還只是一些海外收藏者家中的秘藏時,當代藝術的風向標並不被每一個藝術工作者看好。
那時的“大藝術家”還是熱衷於各種國家級展覽,熱衷於交際名流,熱衷於炒作不多的幾家”國字號“媒體刊物的出鏡。時尚類刊物則根本無暇顧及那些看著有些陳腐的老人,他們更熱衷於亮麗的身形,如搖滾明星,三流模特兒,電影人的傳說,當代藝術是什麼或者當代藝術可能是什麼,對於忙碌的白領和未來的中產階級來說,都是未知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