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解放軍少將:中國軍隊實戰能力從哪裡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09 10:25:28  


  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環球時報》發表解放軍少將徐光裕的文章,我國國力在和平時期得到迅速發展。但人們也開始擔憂,這麼多年人民解放軍沒有打過什麼仗,將來也難得有仗打,這些年輕人的“實戰能力”從哪裡來呢? 

  我認為產生這些疑慮是正常的。人們都明白,一支軍隊要想有實戰能力,必須經過實戰的磨練與考驗才行。當看到有些發達國家的軍隊,不但武器技術裝備精良,而且動不動用各種“理由”到外國去開辟戰場,感覺極不平衡。他們雖然為此付出巨大的政治、社會和經濟代價,但這是任何試驗場和練兵場都不可能提供的最真實的機會。 

  話雖如此,但是不要忘了我們國家奉行的是“積極防禦”的國防戰略。因此我們不能像某些霸權主義國家那樣,巧立名目,通過戰爭來達成政治目的的同時,也實現軍隊實戰能力的提升。 

  但是這並不等於說,我們在提高我軍實戰能力方面就只有消極等待,無所作為。恰恰相反,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多種渠道和方式,千方百計來養成和提高軍隊的實戰能力。 

  首先,一旦發生不可避免的軍事衝突和局部戰爭,要科學且毫不猶豫地為軍隊安排好輪戰的機會,盡可能擴大軍隊的受益面。在這方面我軍是有很多實際經驗和成功實例的。 

  其次,要加強平時的戰備執勤和准軍事行動的參與率。例如海上巡邏、空中巡航、邊海防守衛、電子監控、指揮通勤、後勤保障以及護漁、護航、打擊犯罪和控制暴亂等等。特別是大型的救災行動,像四川汶川大地震,這是最接近實戰嚴苛環境的非作戰場合,對參與救災行動的軍隊來說,不論從人到物還是心理到生理,都受到全面而嚴峻的考驗和鍛煉。這些低強度的軍事活動雖然有別於軍事衝突和戰爭行動,但卻是平時提高軍隊實戰能力最頻繁、最接近實戰的有效途徑。 

  再次,就是正常的訓練與演習。這也是一種常態的提高軍隊實戰能力的途徑。“練兵千日,用兵一時”,確實是養成、維持和提高軍隊實戰能力的基本方法。當然,它並非自然有效,關鍵要看這種訓練和演習是否逼近實戰,是否嚴格科學。這種訓練和演習的內容和要求都是從以往的實戰中總結和提煉出來,也就是從戰爭中來最終用到戰爭中去。此外訓練演習也可以有超前性。 

  最後,積極主動參加國際性雙邊和多邊聯合軍演以及國際性軍事和准軍事行動。例如國際反恐、索馬里反海盜、維和行動、跨國人道主義災害救援等。通過這些活動,我們不僅能為維護地區安全和國際和平與合作做出貢獻,還能增強與其他國家的軍事交往和互信,同時也為我軍提供了學習的機會,提升我軍在境外執行軍事任務的能力。 

  總之,軍隊的實戰能力最重要的來源是實戰,也就是“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但決不是唯一途徑,因為從宏觀上看和平時期總是長於戰爭時期,在21世紀後,我們面臨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因此,如何在非戰爭時期,想方設法提高軍隊實戰能力,才是我們要著力解決的現實問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