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台灣公權力的怠惰與無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13 12:03:54  


  中評社香港3月13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2日社論說,台灣政壇話題最近圍繞著死刑犯執行與否和健保費該如何調漲,接連引爆爭議,演出負責官員“法務部長”和“衛生署長”該不該下台,或該不該掛冠而去的政壇風暴,政府部門該當如何執行公權力也備受質疑。面對這些爭議或可歸咎為民粹的壓力,誠如“衛生署長”楊志良所言,選舉太多。然而,在爭議聲中,政務官的為官之道和執行公權力的怠惰,不是更應該拿出來檢討?如果政務官拒絕民粹壓力,如果政務官勇於執行依法行政的公權力,這些又何嘗是爭議,而是端出政績的最佳著力點。

  先講死刑的執行,“法務部長”王清峰以人道和寬容為理由,拒絕簽署死刑案的執行,此一拒絕執行公權力的行為本身就具爭議,但卻被人道或靜待“釋憲”的大帽子掩蓋住了。然而王清峰的見解因為與準“檢察總長”黃世銘在“立法院”公開主張死刑既仍存在,就應依法執行的見解大相逕庭,爭議隨之擴大。逼使“總統府”為此召開記者會表示應依法行政,“閣揆”吳敦義也表示只要走完程序的死刑定讞就應執行。王清峰至此除了辭官別無選擇。

  社論說,就不殺生和現代文明對生命權的尊重,確實存在執行死刑有無積極意義的質疑。拒絕執行死刑是尊重生命權,是人道的主張。就烏托邦的理想言,人類社會只要進入大同境界,何來紛爭,自然不存在死刑的話題,遑論執行死刑。然而,在現實社會裡,俗緣未了,爭戰猶在,單講廢除死刑又談何容易。再以詭辯邏輯而言,多數國家廢除死刑,但未能廢除戰爭,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不是每天都看得到死刑在沙場上因正義的理由而一再發生?

  要說政務官的怠惰,不是說王清峰拒絕執行死刑,而是王清峰沒有通過公權力為廢除死刑以及尊重生命權發起具有持續意義的社會運動。如果說這個社會的多數人反對廢除死刑,那麼王清峰就任後,就應該帶領那些主張廢除死刑的宗教團體和社會團體,共同為廢除死刑奮鬥不懈,以期建立社會共識。但王清峰在公權力的作為上,在人所共見的情況下,僅選擇拒絕執行死刑,這非但牴觸了“總統府”、也牴觸了“行政院”依民意傾向反對廢除死刑的見解,且反襯出此前執政者在執行公權力上的集體怠惰。

  社論說,勇於消極地拒絕而乏積極力道推動理想的政務官,以責備賢者論、以君子難進易退論,答案已經很明白了,做為個人志業,我們期待王清峰能就此積極投入廢除死刑的街頭運動,而非過去擔任“法務部長”時帶頭違法拒絕執行公權力。

  台灣健保制度號稱舉世稱羨,何致瀕於破產?中央研究院去年6月即提出健保政策建議,但僅著重健保合理的支出和給付,對費率幾近不置一詞,且迴避藥廠黑洞的弊端。非但有避重就輕之嫌,也涉及科技精英但求專業領域的利益爭逐,而乏整體性的制度和社會關懷,當然這也是學界的怠惰、缺乏膽識的表徵。

  社論說,至論健保費的調漲,吳敦義強烈主張向富人調漲,但更該指責的是何以執政者過去十年放任健保費虧損。勇於面對現實的楊志良敢於說出健保即將破產,且應調漲的真話,也願意拿烏紗帽做賭注堅持個人所選擇的方案;進而講出“選舉頻繁,禍國殃民”的肺腑之言,可謂空谷足音。

  然而馬英九和吳敦義一再慰留楊志良卻未能就健保可能破產的危機處理提出政策承諾,無異迴避問題。若再加上王清峰所以辭官,這和馬、吳兩人就死刑應否執行宣示應依法施政,而不論王清峰的見解,趨避之間不是很明白?馬英九和吳敦義的顧忌不就是選舉民粹?這不就是為官之道?民主社會的制衡機制若因執政者的利害考量或一意孤行而致公權力癱瘓,當然注定無能。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