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日,在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們正在唱國歌。全國人大當天結束為期十天的議程閉幕。 |
中評社香港3月15日電/朝鮮日報駐報道,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簡稱全國人大)在3月14日通過《選舉法修正案》後閉幕。至此,本月3日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幕,正式拉開帷幕的兩會也全部閉幕。這次兩會的焦點是金融危機以後,將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為內需為主,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但在政治方面也有不少變化。
當天通過的《選舉法修正案》將農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比例從原來的4比1調整為1比1。
1963年出生的內蒙古黨委書記胡春華和吉林省委書記孫政才這次進入全國人大主席團170人名單,從而拉開了“六零後”進入中國最高領導層的序幕。
北京人民代表大會在今年1月底進行了一次大規模人事調整,將其管轄內18個區、縣的法院院長中更換了12人。值得關注的是,在新任12名法院院長中,六零後占8人。房山區法院院長蔡慧永是1969年生,剛滿40歲。新任法院院長的變化不僅在於年齡,而且在他們當中還不乏法律、經濟學碩士以上學歷者,而且還有2名博士。過去法官一職是主要由黨內官員或軍人擔任的閒職,並且接受法律教育的法官也不多,因此這次的人事變化確實令人驚訝。
中國東北大城市瀋陽市人民代表大會也在今年1月將1962年出生的陳海波選為新任市長。陳海波比前任市長整整小12歲。
陳海波就任後,在保守的中國東北官僚社會掀起了巨大旋風。在就任後舉行的首次會議主題是與政治相差甚遠的百姓家庭的取暖問題。會議也只開了35分鐘。市長主持的會議通常開一整天,但陳海波短時間內就結束會議。據說,陳海波在會上三次強調了“短”字,他指示“開短會、發短文、講短話”。瀋陽的一名韓國企業家說:“陳海波在就任不到一個月就宴請當地韓國工商業者,並囑咐多多投資。這在過去是見不到的事情。”
今年兩會上,中國最高領導層悄悄發生了大變化。那就是六零後迅速成長為引領中國的中央和地方的領導階層。六零後因以高學歷和專業知識武裝頭腦而被分類為合理的“技術官僚(technocrat)”,有評價認為他們將以新的管理方式主導中國的政治變化。
六零後中,除了主席團中包括的兩位省委書記之外,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一書記陸昊、河南省省長周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等人也擔任部長級以上職務。
再看下面的副部長級,其比重就更高。本報以一月底為准調查了457名部長級(中央部門部長、地方省委書記、省長等)和副部長級(中央部門副部長、地方副省長等)高層官員,結果顯示,出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官員達61人,占13.4%.副部長級官員達57人,占15.5%.北京市9名副市長中有4人是六零後,上海市8名副市長中有3人是六零後。另外,有望當選中國第三大城市廣州市下屆市長的廣東省副省長萬慶良也是生於1964年。
六零後還打破了“中國領導層就是理科出身人士”的等式。文科和理科出身人士分別為26人和35人,比率分別為43比57。原本佔據絕對優勢的理科出身人士比重大幅下降。
根據領導中國改革開放的鄧小平的幹部年輕化方針,六零後接受了最優秀的精英教育,海外經驗也非常豐富。在“關係”同業務效率中,他們的辦事風格更傾向於後者。
韓國大企業駐中國總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員說:“以前的中國高層官員要喝點酒拉關係後才能談論事業,但現在的40多歲領導人則有所不同,他們會自己提前準備好,首次見面時就會談論工作。”首爾大學中國研究所所長Jeong Jae-Ho表示:“中國六零後領導人可以說是基於合理性的技術官僚。”
中國韓國商會會長(希傑集團中國本部長)朴根太表示:“我們有必要對和以前不同的六零後高層官員進行仔細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