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國畫藝術家王洪濤訪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28 00:11:51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電/主持人:請您談一下您的作品創作經歷和過程?

  王:創作過程是個不段探索的過程,有時候很順利,有時候需要多次的反覆過程。找准感覺,還要找到符合感覺的繪畫形式,並具有創造性,這個過程是很難的。不同的藝術感覺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做到恰如其分,不能千篇一律。

  主持人:如何處理藝術創作中的學術和商業的關係?

  王:作為畫家要忠實於自己的心靈,忠實於自己的情感,忠實於自己的理念,這是最為重要的。精神性是藝術品的首要屬性,其次才是它的商品屬性,如何處理好兩者的關係,一方面要豐富藝術品的精神性,這是做為畫家的職責。其次要認識到全球化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全球化的最本初、最實質的是市場問題,藝術品也是商品,藝術創作不再是藝術天才靈感突發的產物,藝術家不再是單一的生產者,而是作為藝術品市場產業鏈中的一個環節,藝術品是需要文化機構精心設計,策劃推出的,需要權力、金錢和藝術品三方互動的結果,這樣,藝術家的自由創作活動發生了質的變化。隨著藝術品跨國家,跨民族的傳播,讓藝術既有學術性,又成為贏利的商品,只有恰當有效地借助傳統的繪畫方式,傳統的繪畫形式滿足了觀眾的期待,另外,還要有所創新,觀眾還有尋求新鮮刺激的渴望,所以應該尋找到觀眾接受的最佳契合點。

  主持人:最近一次展覽是什麼時候?感覺如何?

  王:最後一次是參加2006年的“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第一個感受是,從花鳥畫轉向工筆人物的學習,第一幅人物創作就入選了“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很是欣慰。第二個感受是,在參觀展覽時,感覺到和別的同仁還有很大的差距,還應多學習,現在只是個開端。第三個感受是工筆畫在當代得到了復興,並逐步有擴大的趨勢,在深度和廣度上比唐宋以前的時期都有了很大的豐富、發展和提高。

  主持人:您是怎樣進入繪畫的行業呢?

  王:在小時候就喜歡,大概是在小學前就喜歡畫,或做些手工玩具,自娛自樂。後來考上學,開始學習繪畫和設計,畢業多年後才開始學習國畫,畢竟是自學,一路走來很辛苦,也做出了一點點成績,也算是一種安慰,但今後的路還很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