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南都:以小博大,恐怖襲擊新動向值得警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30 12:03:07  


  中評社北京3月30日電/當地時間3月29日早晨,莫斯科盧比揚卡和文化公園兩個地鐵站在不到1小時內分別發生爆炸,造成37人死亡、65人受傷的慘劇。據媒體引述當地警方的消息稱,爆炸系由女性“人彈”的自殺攻擊所引發。一個與車臣分裂分子有關聯的網站宣稱對此次爆炸案負責。

  南方都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由於案件仍在調查中,此次襲擊的發起者、動機仍不明朗,惟一可大體斷定的是,恐怖組織來自動蕩不已的高加索地區,其動機或是對3月初俄羅斯內務部隊在印古什共和國打死有“高加索的本.拉丹”之稱、曾策劃多起重大恐怖行動的亞歷山大.季霍米羅夫的報復,或是“圍魏救趙”,以“攻其必救”的手法,緩解俄方對高加索地區叛軍的軍事壓力,或是直接向俄內務部門示威,以擊碎俄方“高加索反恐取得重大勝利”的對外宣示。

  近來類似的恐怖襲擊頻繁發生。今年1月,俄羅斯達吉斯坦共和國接連發生兩起恐怖爆炸案;去年7月,西班牙北方城市布爾戈斯和旅遊勝地馬略卡幾天內接連發生爆炸案;而近幾個月來,針對巴基斯坦的恐怖爆炸襲擊,更是此起彼伏,層出不窮。

  不難看出,儘管策劃、發動恐怖襲擊的組織五花八門,動機也各不相同,卻不約而同地表現出一個新特點,即更重視對敏感點的打擊。西班牙的兩次爆炸,一次是針對警署,另一次則是針對巡邏警車;達吉斯坦的兩次爆炸,一次針對首都治安部隊營房,另一次則針對該共和國的經濟臍帶———輸油管道;巴基斯坦近期的爆炸,幾乎都圍繞著軍營、警察局、軍隊指揮部、野戰醫院等軍事、准軍事目標展開。而此次俄羅斯的連環爆炸案,則同時針對日客流量高達700萬人次、號稱世界最繁忙交通系統的莫斯科地鐵和俄羅斯治安部門大本營盧比揚卡。

  以上這些都是精心挑選的敏感點:或涉及軍事(軍營、軍車),或涉及治安(警署、警車),或涉及經濟(輸油管、旅遊名勝地),或為社會關注的其他地點(早高峰時段的地鐵系統,鬧市區),對這些目標進行打擊,既可以通過一擊得手,造成軍警治安系統的重創和社會的震撼,又可利用這些目標的醒目、為人熟知和廣受關注,吸引更多媒體及公眾注意力,達到擴大影響、推銷政治訴求的既定目標。

  社論說,以往的恐怖襲擊通常規模較大,準備周期較長,參與人員較多,如“9.11”準備周期長達數年,直接參與者達數十人,而近期的這些“敏感點攻擊”準備過程較短,直接參與人數極少,此次莫斯科連環爆炸,據說直接參與的“女人彈”僅有兩名。較短的準備周期和較少的參與者,不僅可以讓發動恐怖襲擊的代價降到最低,而且更隱蔽,更難預防、發現和破獲,即使失手,恐怖勢力損失也微乎其微,卷土重來變得更容易。

  以往的恐怖襲擊追求對平民目標的高殺傷率,如2005年倫敦“7.7”連環爆炸案,至少造成800人傷亡2004年馬德里“3.11”爆炸案則造成191人死亡,2050人受傷;“9.11”更造成495人死亡,6453人失蹤。近期的“敏感點攻擊”則不刻意追求大面積殺傷,而更注重對社會的震撼,尤其是著力打擊政府、軍警的公信力和民眾的安全感。如達吉斯坦的油管爆炸雖然無一人傷亡,卻足以讓當地民眾質疑當局保護正常經濟秩序和社會生活的能力。而此次發生在鬧市區、早高峰和大流量地鐵站的爆炸,傷亡數字並不比以往高,但其中一聲巨響,竟發生在盧比揚卡這個今日的俄羅斯國安樞紐、昔日克格勃總部所在地,其震撼之巨大,影響之深遠,是多炸死幾個平民、多炸塌幾座樓所無法比擬的。

  恐怖主義是全人類的公敵,針對恐怖襲擊的新動向,各國應加強合作,尤其加強情報交流和經驗交換,及時跟上恐怖襲擊的“花樣翻新”,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從而更有效地確保社會安定,確保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