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世博倒計時30天 俞正聲:滬將交滿意答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1 13:21:07  


  中評社北京4月1日電/“我相信我們能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在上海世博會開幕倒計時30天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世博會執委會主任、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接受媒體專訪時說,園區工程建設都將按時完成,世博安保和園區運行的制度性規定也已基本確定,將通過5方面引導措施盡力均衡客流。目前,全市上下正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做好最後衝刺階段各項工作,大家都對舉辦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充滿信心。 

  園區工程建設都將按時完成 

  新華網報道,俞正聲說,當前,世博會正處於從籌辦向舉辦階段轉換的關鍵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下,在中央各單位、各省市區以及各新聞媒體幫助和支持下,世博籌辦工作按照中央要求,加緊做好準備,進入臨戰狀態。各項基礎設施正按照時間節點有序推進,能保證按期完成;世博安保和園區運行的制度性規定也已經基本確定;進一步理順了世博會運行階段的指揮體系,成立了主運行、安保、宣傳及媒體服務、外事工作、接待服務5個指揮部,各種組織架構從市裡到區縣、從園區外到園區內都已到位;宣傳、接待、交通等各方面的服務保障措施也都明確了。大家都對舉辦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充滿了期望和信心。 

  俞正聲指出,確保世博安全是世博會成功與否的關鍵。現在,安保方面大的制度和規範都定了。確保安保工作萬無一失,關鍵是抓社會面發動,把群眾發動好。上海已經做了很多部署,很多區落實得很好,“我對街道、居委會在接下來的六七個月時間的繁重工作中把基層工作做好是有信心的。” 

  用5種引導方式均衡大客流 

  “最關注的問題是園區參觀秩序,最費腦筋的是客流的平衡。”俞正聲說,上海世博會預計有7000萬人次的參觀者,日均近40萬人次。在184天會期內,參觀者並非均衡分佈。為避免園區過於擁擠,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儘可能採取措施均衡人流。但世博園不是體育賽場,也不是電影院,對參觀者限制太多會妨礙觀展的方便程度。上海的做法不是強制遊客、限制其自由度,而是以引導為主,通過引導的措施,力求使參觀者能均衡一些。上海將採取5種引導辦法: 

  第一項是票務引導,即通過票務結構設計,調節遊客參觀的時間和速度。一般認為,團體票越多,遊客的均衡性越好,因為團體參觀是需預約的。與此同時,自營票可以調節客流。在遊客比較集中時,自營票可以少賣些,遊客較少時則可多賣。通過自營票銷售的數量和時間來控制、調節售票的進度和數量。 

  第二項是政策引導,即利用散客票與團體票之間的差價來引導,鼓勵參觀者多採用團體票的方式入場。他說,最近上海還在研究已經購票的散客參觀者是否也可“拼團”參觀。再進一步,鼓勵採取團體預約方式遊覽,集體乘車進入世博園專用停車場。 

  第三項是活動引導。園區裡有很多活動,世博會主辦方鼓勵精彩的活動、名人名團儘量避開預計的高峰日和雙休日。 

  第四項是宣傳引導,就是依靠信息指導參觀者。每天早間、晚間將發佈動態信息,運行過程中隨時發佈信息,包括入住酒店的人數、園區客流量等。 

  第五項是預約引導。除旅行社預約外,對一些熱門場館也可以採取預約方式,但這是參展者的權利,要由他們自己決定。在世博園區內,中國國家館和主題館需要預約參觀,進園以後進行預約。有的館預約與排隊相結合,採取了比較靈活的方式;一些國外場館是否需預約,還沒有敲定。 

  俞正聲說,總體上,為解決人流均衡問題,上海不是更多地限制參觀者的自由度,而是採取引導的方式,使參觀者自主決定。 

  排隊需有耐心國內貴賓限制在最低程度 

  俞正聲特別提醒,參觀園區很多場館需要排隊,特別是很多不預約的場館排隊會很長。排長隊肯定會沖淡愉快心情。這對參觀者的耐心和素養是一種考驗。日本愛知世博會排隊很長,有時排隊要達到4個小時,但大家秩序井然,這方面我們還需要很好地向一些成功舉辦過世博會的地方學習。 

  對於VIP通道,俞正聲直言,歷屆世博會和這次世博會都會有VIP通道。為什麼要有這個通道?因為每個場館都會有貴賓以及贊助商,參展者有權請這些貴賓走VIP通道,排隊的參觀者要有心理準備。有些外國貴賓、贊助商要走貴賓通道,我們要支持,這是世博會的通常做法。上海世博會組織方將嚴格限制國內貴賓的數量和範圍,在人數和參觀的場館數量上會有所限制,儘量避免與大家的參觀發生衝突。但總會有一些,比如各省區市的活動周,會來一個各界人士的代表團。在這點上要向所有參觀者講清楚,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俞正聲透露,世博會結束後,中國國家館和主題館經過適當整理後,將繼續對外展覽一段時間,讓沒有參觀到的遊客參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