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多國專家稱湄公河次區域旱災與中國建壩無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3 11:56:54  


  中評社北京4月3日電/近期肆虐湄公河次區域的旱災與中國在湄公河上游(中國瀾滄江段)建築水壩無關,而是全球氣候變化的結果,泰國國家災害預警中心主任史密斯.達瑪薩洛納日前對媒體如是說。 
 
  新華社報道,中國西南省份和湄公河次區域有關國家目前正遭受百年一遇的旱災,旱災造成湄公河次區域缺水。目前,由於大旱,湄公河流經泰國和越南境內某些河段的水位大降,當地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老撾及緬甸也出現缺水及船只停航等情況。 
 
  有媒體稱,湄公河次區域的乾旱及河流水位過低與中國在上游修建水壩蓄水有關。對此,湄公河次區域國家有關專家表示,旱災是由氣候異常引起的。他們還對中國及時提供湄公河上游水文信息表示讚賞,並呼籲本國政府與中國合作抗旱。 
 
  湄公河次區域旱災是氣候異常所致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越南氣候變化問題政策顧問科斯.內夫傑對新華社記者說,去年冬天以來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地區遭遇多年不遇的乾旱,這主要由厄爾尼諾現象導致,而不是像某些媒體報道的因中國在湄公河上游修建水電項目所致。 
 
  內夫傑說,中國修建水庫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獲取水電資源,水庫蓄水後很快要放水才能發電,這樣水實質上又很快流回瀾滄江,並沒有被長時間攔蓄。目前中國西南省份也面臨大旱,水庫無水可放,這正說明此次乾旱是氣候原因導致。 
 
  瀾滄江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流出中國國境後被稱為湄公河。湄公河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在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海,全長約4880公里。研究數據表明,瀾滄江段雖然約占幹流全長的44%,但其水量僅占湄公河水域總流量的13.5%。 
 
  “某些人士認為湄公河水位下降是受中國建壩影響,這些人是不了解事實才這麼說的”,柬埔寨國家湄公河委員會秘書長比敦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說,從技術角度講,電站水壩可有效調節河水流量,還能使旱季水流量增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