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經濟日報:台灣經濟十年計劃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5 10:09:58  


區域整合風起雲湧,台灣卻無動於衷。
  中評社台北4月5日電/台灣經濟日報5日社論說,中國信託商銀新任總經理迪諾馬上周提出“新十年計劃(Next Decade)”,將推動企業改革,讓股東的經濟利潤在十年內成長八倍,成為第一家國際性華人銀行。再前一周,東協發起國之一的馬來西亞總理納吉規劃提出十年改革計劃,將從削減赤字、改善社會福利、消弭貪腐和提升教育品質等四方面推動改革,提升國家競爭力。這兩件事無法相提並論,亦難於此時論斷能否成功,但其共同的精神是領導人跳出短視近利框架,尋找所屬本體永續經營的長期方向,是當下深陷ECFA困擾中的台灣所要學習的。 

  社論說,“十年計劃”只是一個概念,改革計劃不一定都要訂為“十年”;重要的是當期的領導人能否跳出“任期”的迷思。如,公司董事會三年一改組、國家元首四年一任等,而能在自己握有執行改革權力的當下,忍受短期但非致命的衝擊,為企業、國家打下長遠發展的基礎,這才是經營者最重要的責任,也需要最大的勇氣及最大的自信。像中信銀的迪諾馬,除須說服董事會,他更清楚短期績效的壓力,因而需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準備;馬國總理納吉也心知肚明,部分改革一定會傷害既得利益者,自然也會衝擊其政治地位;為了推動健保改革,奧巴馬總統說得更白:“寧願做一任好總統,不要做兩任平庸的總統。”這才是領導人最需要、也最難得的特質。 

  “中研院”院士管中閔的研究很清楚,台灣經濟進入21世紀的平均經濟成長率只有3.62%,不及1980年代的半數,更不如並稱四小龍的韓國、香港及新加坡;關鍵之一就在於此時區域整合風起雲湧,台灣卻無動於衷。而台灣未能警覺外在環境的變化,過去十年執政八年的民進黨難辭其咎,不只逢“中”必反,更只顧眼下的爭權奪利,政府“閣員”五日京兆,自然難言長期戰略規劃。 

  社論說,如今,馬政府要推動ECFA,其從簽署到完成雙邊設定的自由化進程,一般也約是十年;因而這不只是部分產業短期可提早享受的關稅減免及市場准入優惠,更值得關注的是十年產業調整過程的推進。因此,我們希望馬英九要像奧巴馬總統一樣不受任期所限,要拿出即使只做一任也要勇敢推動的魄力,為台灣經濟快速取得鏈接全球的門票,打下長期發展的基礎;但也別忘了,ECFA只是藥引,關鍵是隨之而至,須銜接而上的長期經濟發展策略及模式,那才是ECFA的核心,需要政府付出數倍於政策行銷的心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