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9日電/德國之聲4月7日引述媒體關於中美關係變化的文章,題為《中美接近是現實政策的需要》,內容如下:
上周,中國宣佈,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出席四月中旬在華盛頓舉行的核安全峰會。《南德意志報》認為,這一決定有利於緩和中美緊張關係,美國也做出了回應:
“美國指責說,中國領導人人為地壓低人民幣匯率,造成了美國就業崗位的流失。今年4月15日曾經被視為關鍵的一天,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本來要在這一天按慣例提交貿易政策報告。蓋特納處於相當大的壓力之下,他自己陣營中的力量也要求他指責中國'操控匯率'、進而對中國實行制裁。
現在,蓋特納出人意外地無限期地推遲發表這篇報告。他以極其謹慎的文字發表聲明,對這一步驟做出如下解釋:今後三個月,有一系列國際會議,這些會議將推動‘全球經濟朝著更強有力、更具有可持續特點和更為平衡的方向發展'。針對中國,這位部長只是說,'更為面向市場的匯率'會對減小全球貿易不平衡起到‘決定作用’。”
《新蘇黎世報》認為,“在貨幣問題上,奧巴馬與胡錦濤並非對問題本身、而只是對如何處理這一問題達成了一致”:
“所以,國會中會有許多人反抗,施加相當大的壓力,要求對中國產品課以懲罰性關稅。一些人論證說,不公平競爭奪走了美國工人的就業崗位,在失業率為9.7%的情況下,這樣的論據具有爆炸性。
中國雖然是美國的地緣戰略對手,但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美國與中國緊密相連。奧巴馬二月份會見達賴喇嘛後,北京的抗議就象人們想像的一樣,不過是一場儀式而已。如果合作符合雙方的利益,這場儀式就不會影響合作。北京譴責對台灣出售武器一事也相似。反之,對谷歌等美國企業在中國受到壓制,華盛頓也同樣視而不見。”
《柏林日報》的評論指出,“世界上兩個最大國家走向衝撞的行動暫時停了下來,美國和中國都表示願意緩和因幾個月積攢的問題而形成的緊張局勢。北京邁出了第一步。”“中國願意妥協,有其實用的原因”:
“中國無論如何要防止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奧巴馬開出的操縱貨幣匯率國家名單上,這一名單本來要在華盛頓峰會召開兩天後公佈。如果北京不顯著上調本國的貨幣匯率,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將批准對中國商品課以懲罰性關稅的共同法律草案。中國不想被迫使自己的貨幣升值,而想通過在其他非關鍵領域做出讓步,從這一事件中脫身。所以,中美接近並非表明,這兩個世界大國合作,世界問題就能得到解決,雙方接近只是純粹現實政策的需要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