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戰略層面著眼,美國為了維持自己領導地位,不能允許世界上任何地方出現能對美國形成挑戰的力量中心。前蘇聯曾是對美國最實質的挑戰,美國動用一切軟硬力量,無所不用其極地把其推向了解體。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經濟曾對美國造成威脅,美國遂強壓日元短期內大幅升值,導致日本經濟陷入了“十年的衰退”;一體化後的歐盟有可能形成挑戰美國的力量中心,美國不惜提出“老歐洲”與“新歐洲”的概念以離間歐盟。近些年中國高速發展,綜合實力全面提升,更被美國視為潛在挑戰,必欲採取各種辦法而制約之。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的崛起與美國的全球戰略目標存在著結構性的矛盾,這是中美關係無法長期穩定發展的根本原因。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國際上形形色色的反華勢力幾乎都以美國為後台,世界上層出不窮的反華鬧劇背後幾乎都有美國的影子。
從國內政治著眼,西方兩黨制的基本政治邏輯決定了美國執政者很難僅僅從中美關係大局出發考慮問題。西方兩黨制的基本特點是反對黨與執政黨輪回的對峙,反對黨的政治前途寓於執政黨的失誤之中。道理很簡單,如果執政黨政績卓越且深得民心,則反對黨永遠也無法贏得下次大選。因此反對黨的根本政治利益要求它不斷給執政黨出難題,迫使執政黨犯錯誤。至於執政黨犯錯誤對國家利益、對人民福祉意味著什麼,這不是反對黨考慮的問題。如果美國與外國關係因此出現了緊張,則正好說明執政者不具備處理複雜外交局面的能力,如果國內民眾生活水平因此而受到了影響,則正好說明執政者在經濟社會管理方面的無能。在這種政治邏輯裡,一個政治家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不是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是選票。因此,為了拉選票而操縱輿論、抹黑對手,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哪怕有損國家利益、社會穩定和人民福祉也在所不惜,就成了這種政治制度的常態。
具體到中美關係,由於中美基本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由於中美關係複雜而曲折的歷史,再加上美國傳媒長期以來對中國的片面或不實宣傳,因而中國問題是一個很容易引起選民關注的敏感問題,也是反對黨政客們經常提及以便陷執政黨於窘境的現成話題。對美國執政者來說,在台灣、達賴等問題上觸及中國的核心利益並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國內政治代價,相反,如果不這樣做,則會因反對黨的大肆炒作而成為一個政治軟肋,導致丟失些許選票。美國的執政黨和反對黨是輪替的,因而中國問題會輪流成為反對黨向執政黨發難的話題,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美國總統見達賴等行為會周期性出現的政治學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