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開始向世界爭取文化話語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13 12:30:32  


  中評社香港4月13日電/南方都市報11日報道,中國經濟在金融危機中率先復甦,“中國模式”受各國熱捧。而文化軟實力仍然“西強我弱”,這與中國不斷上升的國際地位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現狀還不相適應。最近,一個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立項的《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大型出版項目已經悄然啟動,“叢書”在展現中國現代學術演進脈絡同時,也意圖探尋百年來中國發展的思想資源與道路模式。專家將此舉看著是我國學者開始向世界爭取話語權。

  出版不求市場重學術

  本周末,50多名來自大陸、港台地區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頂尖學者齊聚北京,為《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遴選書目出謀劃策。《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是去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立項的大型出版項目,出版內容囊括晚清至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大陸及港台地區、海外華人學者的原創著作,涵蓋文、史、哲、政、經、法以及文化、宗教等人文社會科學各門類。

  負責出版“叢書”項目的商務印書館編審常紹民告訴南都記者,目前,一些出版單位在零星出版類似的圖書,但整體比較雜亂,沒有形成規模,“有的出版單位按照市場的需求來出版,時斷時續”,此次“叢書”的出版將徹底改變一現狀,並不是把市場放在第一位,收集文章的標準是“重學術”的原創著作,暫不考慮一些著作中出現的一些敏感內容。為了回避一些矛盾,此次遴選的著作的作者都已去世。

  常紹民介紹,與中華現代學術發展同步的商務印書館自1897年始創,具備出版叢書的“底子”,在民國以前的學術書籍中,商務印書館就占了半壁江山,民國至上世紀80年代的學術著作,他們占了1/3。在1997年時,開始建立“商務印書館文庫”已經做這方面的開始梳理工作。

  “備選的書目要經過專家推薦和論證,基本上都是100選1”。常紹民介紹,計劃“叢書”用3年時間出版第一批100種,今年底將出版40本。

  我國學派在世界上長期無自己聲音

  常紹民告訴南都,在1898年,我國學界的原著很少,都是靠編譯日本和西歐的著作。1898年後,與日本的“全盤西化”不同,我國學者開始研究西學,“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我國學術體系是建立在西方體系基礎之上,基本都是在吸收近代西方學術的觀念、眼光、視野和方法來建構我們新的自己的學術文化和自己的思想,用這樣一種現代學術的建構來回應我們這個時代的挑戰。

  “我國在學術上找不到與國際學者比肩的地方,我國學派在世界上長期沒有自己的聲音,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哀。”常紹民嘆道。

  去年12月,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模式》一書,收集了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的多名知名學者總結“中國模式”的文章,被看做是對中國重返世界強國舞台所做的一次回應。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吳志攀認為,這標誌著具有獨立性、敢於向西方爭取“話語權”的“中國學派”初步形成。

  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蔡武日前表示,目前,文化軟實力“西強我弱”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與中國不斷上升的國際地位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現狀還不相適應。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汝信表示,近幾十年來,隨著在經濟上的飛速發展中國取得巨大的成就,下一步,在文化、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方面,也應該要有一個大的復興,“否則的話在經濟上GDP再高多少,如果在文化上還是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的話,中國永遠不會成為世界上真正的文化大國,一個強國。”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副總裁劉伯根說:“這幾年改革發展的道路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近百年來延續不斷努力探索出來的,這條大道能夠走到今天跟中國對於傳統文化和現代思想的運用有一定的內在聯繫,因此我們覺得出版這套叢書就是要理清這條發展脈絡,讓我們的國人乃至全世界的讀者了解,我們是用什麼樣的思想和文化來支持今天的發展道路,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