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人居和自然環境和諧的福建土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17 00:12:10  


 
  福建土樓源遠流長,是中國遠古時期產生的生土建築技術在福建的繼承與發展。在選址上充分考慮了地質、水文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在材料選用上以當地豐富的土、木為主要用材;在結構上以生土夯築的外墻與內部的木構架相結合,講究牢固性和舒適性;在布局上體現了傳統禮教與秩序以及滿足聚族而居的使用功能要求。作為大家族聚居的居住建築,福建土樓這種建築形式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福建土樓以厚重的夯土墻圍合,用穿鬥式木構架相對完整地依附於夯土墻並與其共同承重,構成兩層以上封閉式圍合型大型民居建築,體現了生土建築的建造技術在中國發展到了巔峰。生土夯築的墻體以其厚重、穩定和對外防禦功能作為建築外殼,木結構建築則以靈活的結構形式,分割空間,創造各式形態和功能,形成建築內景。外觀上,土樓的墻體色彩及瓦屋頂,與當地環境融為一體,成為山形、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內部景觀上,土樓的木結構體系創造了輕巧、靈活、可自由分割創造的景觀形式,具有適宜人類居住的人性化氛圍。

  按照建築形式,土樓基本可分為圓形土樓、方形土樓和府第式土樓等,但以圓形土樓為多,故國際間對這類建築一度統稱為“客家土圓樓”。方形土樓中又有諸多變異形式,如殿堂式方樓等。按建築結構分,福建土樓主要可分為內通廊式和單元式兩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