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6日電/英國《金融時報》Lex專欄刊文說,“雙軌復甦”(西方復甦乏力,而東方復甦迅速)的說法,正成為一種陳詞濫調。儘管如此,它所說的畢竟是事實。就在美聯儲(Fed)還在念叨(復甦可能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的時候,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昨日發布的半年度貨幣政策評估報告表明,一些亞洲央行已開始果斷地從刺激增長轉向對抗通脹。
一方面尋求本幣“溫和而逐步的升值”,另一方面上調了本幣的波動區間,新加坡由此加入了澳大利亞與馬來西亞的行列,成為首批收緊貨幣政策的國家。而更為重要的是,這是新加坡金管局成立39年來首次採取這種“雙管齊下”的行動——它也是金管局對同時間發布的經濟數據做出的回應。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GDP)折合成年率增長了32%,增幅達到創紀錄的水平。
這一反應是否過頭?可能吧。金管局的經濟前景報告把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6.5%上調為9%,這中間無疑有很多想當然的地方:例如國內需求將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而國外需求將繼續“提供支撐”。此外,儘管第一季度GDP的估計值格外強勁,但這也是由於前值的基數較低。通脹率雖持續攀升——2月份消費價格同比上升1%——但遠未接近引起恐慌的水平。
但金管局卻看到了提前採取有力措施的好處。正如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所指出的,在2004-07年的繁榮時期,新加坡經濟曾以年均7.5%的同比增幅增長,但直到2007年10月金管局才加快了新加坡元的升值速度。當然,那時候亞洲各國央行普遍唯美聯儲和歐洲央行(ECB)的馬首是瞻。現在它們不會再這樣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