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艾青之子艾軒:從沒和父親說一句知心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19 00:11:48  


1949年, 北京東總布胡同。艾軒(左一),韋嫈(左二)艾青(右一)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1933年,一個名叫“蔣海澄”的愛畫畫的青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筆名發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自此轟動詩壇。“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他的這句詩,也曾打動了無數人,令人們感受到詩人火一般的激情。

  然而,這位在中國詩壇占有重要地位的大詩人,卻給他的兒子、承繼了父親藝術才華的著名油畫家艾軒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傷痛。2010年4月10日,艾軒接受“記憶”獨家專訪,首度細訴了與父親艾青之間的恩怨糾葛。採訪中,艾軒總用“他”代替父親的稱號。

  1935年,25歲的艾青聽從父母之命,與張竹茹結婚。1936年,艾青在常州武進女子師範當國文老師,與女學生韋嫈(真名張月琴),即艾軒的母親相識、相愛。1939年,29歲的艾青與18歲的韋嫈結婚,相繼生下女兒艾清明、兒子艾端午。1947年,艾軒在河北深縣小李莊出生。

  1955年,艾青與韋嫈離婚,艾軒和姐姐艾清明、哥哥艾端午判給了父親,妹妹艾梅梅則歸母親撫養。同年,艾青與剛調到中國作家協會的高瑛相識。1956年3月27日,艾青與高瑛結為夫妻。

  壹

  取名艾圭圭,被同學恥笑說是“艾烏龜”

  是感情失敗經歷的“標誌性建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