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海地地震百日後 數十萬人仍無家可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19 10:23:01  


海地仍然有數十萬人無家可歸,在帳篷或者塑料布裡栖身,生活無著。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三個月前,海地遭受強震,全世界媒體蜂擁而上,新聞像雪片一樣飛舞。如今,海地仍然在重建的道路上掙扎,媒體只是將焦點放在到訪海地的名人身上,比如13日到訪的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呼籲捐款的好萊塢明星黛米.摩爾和NBA魔術中鋒霍華德等。那麼,海地的真實狀況到底如何呢?在海地第一線的救援人員講述了他們的故事和擔憂。

  新京報報道,2010年2月14日,國際人道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的救援醫生範寧沒有和家人過春節,也沒有和女朋友共度浪漫情人節———他來到了震後的海地。“那裡好像剛剛地震過一樣。基本沒有重建的項目,很多人沒有地方睡覺。”此時地震已經過去一個月了,但是太子港的殘破景象仍然令範寧震驚。

  醫護服扯碎當紗布

  海地很熱,蚊蟲也很多,二十幾個醫生睡在一個窄小的屋子裡;為了保證醫院內的衛生,麻醉師要擔當起殺蚊子和蒼蠅的重任;吃的飯也還算不錯———一塊很硬的香蕉,一團像泥一樣的蔬菜,還有仿佛凝固了的豆粥,外加咖啡。

  範寧在海地做的第一個手術,是要救治一名腹部中彈的人,可是醫院裡面沒有紗布。醫生們拿自己消過毒的醫護服充當紗布。在海地,中槍並不是罕見的事情,很多地方都貼著類似國內“禁止吸煙”的標誌,只不過香煙圖案換成了一把槍。

  “有時在災難戰亂地區救援,就要發揮一點創意。”範寧說,“一般我們只要有刀和剪子,燈和針線就可以工作了。”類似這種“創意”還有很多。範寧介紹說,他們接診的一名海地兒童盆骨碎裂,傷口不斷流血,當時沒有綳帶,他們只好用三角巾把盆骨綁起來。

  除了設備缺乏,震後的海地連人手都很緊缺。作為外科醫生的範寧,有時候也要主刀進行剖腹產手術。

  “能把我的孩子帶走嗎”

  無論是震前還是震後,海地的悲哀都令人動容,都要嚴重依賴國外的救援。

  “無國界醫生”香港聯絡處的阿庭幾年前在海地一家婦產醫院短期探訪。剛到那裡時,她發現很多男人在醫院裡走來走去,後來知道這些人根本不是病人的家屬,只是因為聽說這裡有國外援助機構而來“碰運氣”,希望能謀到一個差事。

  “有一個剛生下孩子的母親,看到我們在逗她的孩子,就問我們‘你們從哪裡來,是不是一個很美好的地方,能不能把我的孩子也帶走啊?’”阿庭說。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