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美經貿“失公” 中國要維護貨幣主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22 00:22:36  


  中評社北京4月22日電/中國社會科學報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于祖堯的文章指出:目前,世界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尚未完全消退,導致危機的難題一個也沒有根本解決,世界經濟復甦的前景仍存在許多變數。斷言“衰退已經過去”、“危機已渡過”、“世界進入了危機後時代”,似乎缺乏足夠的根據。當人們進行反思、總結危機的經驗教訓時,美國把中美貿易失衡歸罪於中國,強逼人民幣大幅升值,實行人民幣匯率完全市場化、自由化。

  “失公”:中美經貿問題的症結

  中美貿易往來,據美方統計,中方長期處於貿易順差的有利地位。2009年,美方統計順差為2268億美元,中方統計順差約1400多億美元。對此,應作具體分析,不能簡單地統統計入中國的外匯收入。如加工貿易產品,是中方出口的主導產品。其中,外資企業和合資企業的產品大約占到73%(2009年)。中方出口的高附加值高科技產品中,外資占到90%以上。由此形成的順差理所當然地歸外資所有。在華外商有句名言:“GDP歸你中國,利潤我拿走。”向美國出口的打著“中國製造”標記的商品,其中約有20%以上是美資在華企業和來樣來料加工產品,其收入本應從中方出口中剔除,但美方統計卻計入中國順差。在美方統計中,還包括美國從其他從事轉口貿易的國家和地區進口的“中國製造”產品。這一部分貿易額也被美方計入了中國出口的賬戶。

  中美貿易長期“失衡”,是美國對華實行歧視性貿易政策的後果。美國政府口頭上主張“自由貿易”,實際上卻把貿易政治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美國貿易從未設限,中國廣闊市場一直對美國商品和投資開放,中國還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包括派遣赴美採購團,增加美國貨物的進口量。但是,美國政府至今仍將對華貿易限制在一般工業品和農副產品的範圍,嚴格禁止高科技產品和設備向中國出口。要改變美中貿易“失衡”,美國政府必須改弦更張,放棄對華歧視性經貿政策,真正把中美經貿關係放在平等、公平、公正、互利、互助的軌道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