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世銀權力東移 中國坐上第三把交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26 08:55:15  


4月25日,與會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參加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聯合發展委員會會議。(新華網)
  中評社香港4月26日電/中國25日與德國換了位置,坐上了世界銀行的「第三把交椅」。世界銀行發展委員會25日通過了世行新一階段投票權改革方案,發達國家共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了3.13個百分點的投票權,使發展中國家整體投票權從44.06%提高到47.19%。中國在世銀的投票權從2.77%提高到4.42%,其投票權由原來的第六位躍居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文匯網訊,與此同時,原來歐洲三強的「權力」則被削弱,德國的投票權從原來的4.35%減少到4.00%,法國從4.17%減少到3.75%,英國也從4.17%減少到3.75%。美國維持15.85%的投票權,依然把持頭把交椅。在亞洲國家中,日本從7.62%減少到6.84%,不過依然位列第二,印度從2.77%上升至2.91%,位列第七。

  顯然,世銀的經濟權力正在發生東移,特別是在向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偏移,這也打破了歐美長期壟斷世行發言權的格局。對於中國而言,雖然只是往前邁了三小步,在其歷史上卻是具有標誌意義的一大步。從鴉片戰爭以來的的一百多年的時間里,中國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淪為世界歷史的旁觀者,手足無措地面對西方商業、思想和力量的衝擊。但是現在,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中國回到了在西方崛起之前它一度長期佔據的世界舞台的中心。

  世銀權力格局的調整表明其開始正視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地位。中國坐上第三把交椅可說是名至實歸,中國經濟2007年就超過了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2009年,在美國和歐盟分別出現經濟負增長的時候,中國經濟依然是全球經濟的亮點,全年實現8.7%的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50%。

  世銀行長佐利克在會後指出,中國在世行的投票權得到提高反映了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增長。他在本月14日的一場演講中指出,富裕國家不能再將他們的意願強加於新興經濟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後者現在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他還表示,在世界銀行先行的這種「多邊主義」變化,或將對全球各經濟體之間的積極合作產生深遠影響。

  其實,中國人已經在國際金融機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繼2008年,佐利克任命林毅夫出任世銀首席經濟學家之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民最近也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卡恩正式任命為總裁特別顧問,朱民也成為首位擔任這一組織高層職務的中國人,他將於5月初正式走馬上任。

  從林毅夫到朱民,從世界銀行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方面固然是他們本身才能的體現,另一方面,也是中國國力和地位提升的表現。正如一家媒體所說的:中國的發展經驗給了世界另外一種思路。林毅夫在世行的一系列重要意見,其實就濃縮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成功經驗。

  中國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25日會後接受部分中國媒體採訪時指出,這次改革是世銀歷史上第一次以提高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為主要目標的一次治理結構改革,將產生示範意義。中國在世行中投票權的提高,將有利於促進中國與世界銀行的合作,更好地發揮中國的作用,積極促進世界銀行堅持減貧與發展的共同宗旨,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據中新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