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上海蛻變 十里洋場大驚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30 11:20:30  


陸家嘴是上海的銀行、金融機構聚集之處,上海想要取代香港成為金融中心,陸家嘴還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十年建設 四大中心向前行 

  中國大陸要利用未來十年時間,在2020年把上海建設成國際金融、航運、經濟與貿易中心,上海世博會的舉行,讓上海更加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上海已預先為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埋下伏筆。

  2008年8月成立的虹橋綜合商務區,和2009年底掛牌的上海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統一管理洋山、外高橋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被外界解讀是上海奠定了“大虹橋”和“大浦東”為兩翼的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格局。

  郊區城市化 未來趨勢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主任樊勇明估算,上海舉行世博會,每年給上海帶來固定資產投資約在人民幣2,000億元(約新台幣9,190.4億元),相當於上海市每年固定投資總額的一半。但後世博時期,大量相關基建工程相繼收工,對上海經濟打擊不小;而上海迪士尼五年的總投資規模不過250億元(約新台幣1,148.8億元),對上海GDP幾乎沒有拉動效果。

  面對這樣變化,學者已給上海經濟開出藥方,就是上海可對西面進行大的開發,把一些郊區城市化。

  制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瓶頸中,如加快經濟成長、經濟結構轉型、擴大經濟輻射面、培育金融中介機構和金融人才等,雖然可靠上海官方努力克服,但金融企業跨地區、跨領域金融活動與金融資源的跨地區流動的政策與國際接軌的法律、會計制度、貨幣可自由兌換等金融制度等,都需要大陸中央繼續推動改革開放。

  上海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與金融系副教授張鑫說,大陸金融市場愈開放、愈國際化,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步伐就愈快。

  據上海社科院預估,2010年上海的GDP總量將超過香港,達到人民幣1.5兆元(約新台幣6.95兆元);若把蘇浙滬(江蘇、浙江及上海市)集中起來,上海已是環太平洋亞太區最大的經濟區。

  在北京經營多年的摩根士丹利,今年2月宣布在浦東設立中國總部,在北京起家的光大證券,也把總部從北京搬到上海。

  台灣銀行業看好後世博的上海發展,在大陸成立辦事處的七家銀行業和11家證券業,都積極展開布局。群益上海證券董事長陳田文,多年來在上海、北京舉辦的大小論壇,經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群益證券更是第一家進入大陸設立代表處的台資券商。

  金融業搶駐 攻占商機 

  台灣銀行到大陸投資分行、子行、參股必須三選二,參股大陸金融機構也以一家為限。在具升格分行、子行的七家台灣銀行業者中,有四家將在上海設點。足見銀行業者看重上海的未來性。

  國泰世華銀行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劉俊豪表示,由於長三角是台積電等大型企業的駐扎地,金融業自然想在上海發號施令,提供最直接的金融服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2010年上海世博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