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透過中國館看國家形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04 00:14:24  


 
  北京館的古老街巷,香港館的歲月回眸,土耳其館的跨時空思考,尼泊爾館的宗教風俗,印度館的文明延續,非洲聯合館裡各國的風情展示,法國館的藝術國寶,還有汽車館、鐵路館、船舶館、航空館的發展歷程回望,都讓我們領略了文化的魅力,顯示了城市由古至今的探索發展足跡,我們由此得知,在文化之光的照耀下,生活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美好未來的。

  在城市足跡館裡,河南淅川的小連姑娘不斷發出嘖嘖稱讚聲。她在上海讀書,學的是服裝設計。5月1日的上午她看了3個館,感慨不已:“這些文化展品確實讓人開闊視野,足不出國門,卻明白了許多世界文明發展的道理。我還想再來一次。”在世博會博物館,60歲的上海洪先生手持相機不斷拍攝,“我買的是三次票,打算隔一個月來一次,每次看6到8個館。”

  城市足跡館和世博會博物館的策展人是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他說,“人在城中走,人在史中游”,是這兩個館的策劃主旨。城市足跡館向大英博物館、雅典博物館、斯圖加特博物館、敦煌博物館、湖北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世界著名博物館共借了330件文物珍品,就是想反映歷史文化在城市發展中的積澱。

  文化,在世博園裡何止是藝術表演、文物展覽,顔色、情調、品位、設計、建築、園林,任何地方都顯露出濃鬱的文化氣息。世博會,不愧是世界藝術的大舞台、各國文化的百花園。(來源:《 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陳原)

  透過中國館看國家形象

  自1851年首屆世博會在倫敦舉行以來,中國政府也參與其中,而中國館也成為展示中國國家形象的一個窗口。早在1876年,在美國費城舉辦的世博會,清政府就已參與其中,且從這次世博會開始,清政府正式派出官員參加。此前,中國參加世博會的多是清朝工商界的個人代表或清政府委派的中國海關的洋人代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