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4日電/環球時報報道,路透社3日描述中朝關係時的第一個關鍵詞是“戰友”。文章還列出了多個數字,比如:2009年中國與朝鮮雙邊貿易額27億美元;2009年中國向朝鮮供應了519814噸原油;2008年,朝鮮排在中國商品的出口市場第64位,在秘魯和埃及之後。
美國《赫芬頓郵報》的一篇文章認為,“朝鮮不是中國的省。不幸的是,華盛頓有很多人似乎不這樣看”。文章說,如果說互相犧牲的歷史是衡量同盟的真實尺度,那麼朝鮮與中國的關係確實如“唇齒”般緊密。朝鮮派出數千人參加毛澤東的反國民黨戰爭,而北京派出一百多萬人參加朝鮮戰爭。但這是60年前。文章說,最近幾十年來,中國與朝鮮顯然在經濟、意識形態及國際問題上分道揚鑣。
美國《華盛頓郵報》從互利的角度分析說,中國是朝鮮最重要的盟友、最大的貿易夥伴,及糧食、武器和燃料的主要來源。平壤在經濟上依賴中國,其大多數糧食和能源供應來自中國,中國也是朝鮮牢固的政治盟友。而中國對平壤的支持確保了其東北邊界有一個友好國家,以及提供了中國與民主的韓國之間的緩衝帶。這允許中國減少在東北軍事部署,更專心於台灣問題。對北京而言,朝鮮的忠心對於抗衡美國地區軍事主導及日本軍事崛起很重要。此外,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投資朝鮮,取得優惠的貿易條件和港口經營的讓步。韓國慶熙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朱載宇今年4月撰文稱,只要韓美、美日同盟存在,中朝同盟就將存在下去,朝鮮依然是中國無法拋棄的特殊盟國。
在朝鮮、韓國都曾常駐的《人民日報》記者徐寶康3日對《環球時報》說,中朝關係大體經歷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兩國間是“傳統的友誼加上鮮血的友誼”;第二階段,朝韓同時加入聯合國之後,中韓建立外交關係,中朝關係向正常的國家間關係發展;第三階段,朝鮮核試驗以來,中朝關係依然在發展,但中國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問題上堅持中國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