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孔子學院與中國文化傳播初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05 00:03:13  


 
  傳播中國文化任重而道遠,我們要抓緊時間把孔子學院做好做強。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完善孔子學院的中國文化教育和傳播模式,增強中國文化傳播的深度。經過幾年的建設,孔子學院已基本形成了以和而不同為前提,多元共處的和諧世界為目標,以漢語和中國文化教育為內容,聯絡漢學家,開展廣泛文化交流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的基本模式。我們要在課程體系、教材、多樣化教學手段和傳播內容等方面不斷推進這一模式的發展。

  首先,在課程體系和教材方面,孔子學院有初級、中級、高級漢語語言課,有商務漢語、少兒漢語等,有中國文化課,還舉辦中國文化講座200多場次。近幾年編譯了45個語種的漢語教材,如多語種的《中國文化常識》、《中國歷史常識》、《中國地理常識》、《快樂漢語》等。各國孔子學院主動編寫的適合當地需要的教材有500多種。總的看來,漢語中初級課程較為完整,中國文化課則薄弱得多。一門籠統的“中國文化”是無法涵蓋初中高級各階段文化教學和中國文化諸多內容的。尤其是傳播中國文化的價值觀、倫理道德等內容的課程,如孔子的思想、中國哲學、中國宗教等課是欠缺的。這固然和孔子學院中初級漢語教學的大量需求有關,也反映了對此重視得不夠。實際上,外國人很希望了解中國儒學、道教、佛教和中國獨特的價值觀。應該邀請國外漢學家和國內的文史哲專家共同承擔這些課程的教學任務,並拍攝精品課程播出。

  與之相應的,是中國文化教材不足。《中國文化常識》、《中國歷史常識》、《中國地理常識》等現有教材顯然無法滿足教育和傳播中國文化的需要。舉例來說,我們的孔子學院是以孔子作為中國文化的形象品牌的,《論語》理應成為孔子學院的必備課程,但是現在很少開設這門課,也還沒有這樣一部給外國人講授《論語》的教材。實際上,《論語》的全譯本在很多國家都有,我們要做的是怎樣把它引入孔子學院教學當中。編寫適合於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的人易學易理解的、篇幅較小、淺顯易懂的國別化《論語》教材是非常急迫的和重要的。其他像《大學》、《中庸》、老子的《道德經》等中國文化經典,也應早日走進孔子學院的課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