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些確切的數據中不難看出,中國的順差也好,美國的逆差也好,都是一個變數。1992年之前,中美貿易中國為逆差,1993年之後,中國變為順差,美國為逆差,1993~2008年美國的逆差不斷躍升,從2009年6月開始下降,今年1月又比去年12月下降6.6%,達到去年以來的最低點。這充分說明中美貿易中的順差和逆差不是固定的,而是隨時都可以發生變化的。
中國現在已是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首要的進口來源地。同時,中國大陸又是亞洲的加工中心,也稱之為“世界加工廠”。美國對華貿易的逆差,實際上只是美國對東亞或其他地區貿易逆差的一部分。以中國向美國出口的筆記本電腦為例,其終端產品是在江蘇省昆山市台資企業下線的,其中包含有美國的處理器和軟件、日本的硬盤、韓國的顯示屏、新加坡的聲卡等多個國家的零部件。中國大陸對產品價值的貢獻不足30%。如果按照原產地規則,這個筆記本電腦自然算是中國製造的,實際上是中國組裝的。顯然要把整個筆記本電腦的報關價格都統計在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裡,所反映出來的數據就不是兩國真實準確的貿易額。在中國對美國出口中約70%的產品是屬於這種類型的加工貿易。
因此,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家劉遵義在2006年的論文中寫道,他發現中國創造的附加值只占美國自中國進口額的約37%。2008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經濟學家庫普曼、經濟學家王直和魏尚進用另外一種不同的方法研究後發現,這個比例更接近50%。換句話說,儘管美國自中國進口額讓人這麼苦惱,其中有一半到近三分之二都不是中國創造的。相反,它反映出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工人和資本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