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房價面臨報復性上漲 扛過觀望期就OK?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05 09:52:10  


 
  2009年北京市商品房竣工面積為2678.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613.2萬平方米。張洪石說,以每套面積80~125平方米計算,全市去年竣工的商品房大約在12萬~15萬套。

  北京市常住人口接近1800萬人,按去年竣工商品房的規模與建設速度計算,大概需要40年時間才能滿足全市每戶家庭的基本購房需求,供應量嚴重不足。

  只要遠期有看漲的趨勢,市場肯定存在追逐利差的投機群體。不過,北京房市“消費的主力不是炒房者”。張洪石首先以南四環外的萬科紫台樓盤來證實自己的判斷。一套商品房171平方米,每平方米3萬元左右,總房價就在500萬元。一個單元十六層、32套,市場價格總額為1.6億元。小區有四棟樓,共20個單位。炒家即便買走其中一個單元,也不足以影響整個小區的房價。

  其次,以他個人兼任過江浙企業集團高管的經驗觀察,排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200位左右的企業資產大概是十億元,企業排名越往後資產就越少。如果其中一家企業拿出1億元資金到北京炒房的話,生產經營資金鏈必定受到嚴重影響。

  第三,新聞報道中常說山西煤老板攪亂北京房市。他分析,哪怕山西有1000個煤老板,每個人攜帶1億元資金炒房也就是1000億元,根本無以撼動京城房市的大盤。

  “炒房者在房市充其量是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他認為,影響北京房價的決定性因素還是房地產的開發成本。遠洋地產子公司以40.8億元拿下的望京“地王”,樓面價每平方米2.75萬元;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子公司拍獲的海淀“地王”樓面價達到2.83萬元/平方米。

  除此之外,樓盤基建、安裝成本每平方米一兩千元,開發商售房的所得稅、營業稅等各種稅費約占房價的三分之一;房地產企業每年的利潤最低在15%,兩年為一個開發周期。按此測算的話,每平方米商品房價格超過4萬元,與市民心理價格預期相距甚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員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介紹,2009年我國全社會消費品總額12.5343萬億元,房地產銷售總額占了一半以上。“說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一點都不為過。”他說,以北京為例,去年全市地產開發投資2337.7億元,占全市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8.1%;房地產銷售4.4萬億元,占GDP比重13.11%。

  “任何產業對財政的貢獻率都比不上房地產。”只要土地財政問題不解決,宏觀調控政策打壓房價的空間就值得關注。張洪石說:“房價根本不可能低於樓面價。”否則,房地產公司幹脆不參加競拍。4月27日北京市房山區首塊限價房地塊流拍就是一個例子。

  後續政策不跟進,房市“高燒”必將強勢反彈

  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貸款利率不得低於基準利率的1.1倍等調控房市“組合拳”,重點打擊炒房投機。但不可忽視的是把真正的購房群體擋在了門外。有網友稱,房市新政只在“打劫”白領。

  張洪石說,公務員從來不需要購買商品房,即使買也是為了投資或增值。因為他們在各大部委、機關有價格更優惠的集資建房或變相的福利分房;教師等事業單位也基本上不要買商品房;低收入群體去買限價房、廉租房。只有收入在中等偏上水平的白領才是京城購買商品房的主體。

  即使北京大規模增加土地供給,提供充足市場供應量,從項目規劃到建好樓盤賣房至少需要兩年時間。如果京城每年新增十萬套保障性住房供應,房市價格將應聲而落。不過上述前提條件暫時都還不存在,再加上地方政府也缺乏主動降低房價的動力,因此目前房市新政主要以抑制需求為主、穩定房價為主。

  一方面,房市的剛性需求被打壓住了,但這些需求五年、十年之後同樣客觀存在。另一方面,社會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老百姓不願意存錢,手中的錢缺少保值、增值手段,不排除以游資的形式進入房市投機謀利。

  張洪石說,北京房市已經處於“高燒”階段,不下“猛藥”降不了溫。一旦缺乏後續調控政策,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土地財政、房地產開發成本不斷上漲、市場供應量嚴重不足等關鍵性問題,“房價經過政策調整適應期後,可能出現‘報復性’上漲。”

  他說,較之國外土地私有化,貨幣發行需經國會批准的體制,中國政府一手管土地,一手管貨幣發行的體制更有利於控制市場風險,只要降溫措施控制得力,房市不會出現崩盤現象。

  採訪中,不少專家建議,國家在加大土地供應量的同時,利用稅收杠杆,把土地出讓收入的80%劃歸中央政府,就可以讓地方政府失去賣地的衝動。為了彌補地方財政收入不足,國家可以把高科技、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產業的稅收劃給地方政府,以此鼓勵地方政府做實實體經濟,而不是一心去經營城市,從而讓房市回歸理性。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政府重拳調控 樓市走向何方?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