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媒:當前危機與08年金融危機有可怕相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06 14:19:30  


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和歐元區成員國政府還在討論和爭辯是否要救助希臘。
  中評社香港5月6日電/華爾街日報撰文分析,2008年金融危機與近日金融市場混亂,究竟有何異同。

  歷史正在重演﹐只是沒有料到會這麼快。

  本週全球金融市場的混亂與2008年的金融危機有著可怕的相同點。

  不過﹐兩者也存在著明顯的區別﹐還未從上次危機中復原的投資者應記住這一點。

  我們首先來看令人擔憂的相同點。

  從危機的導火線上看﹐希臘與2007年時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類似﹐因為希臘也代表了一種在廣泛資產類別中規模相對較小、並不引人注目的資產類別。

  當希臘政府在去年年底第一次上調預算赤字預期時﹐沒有人會預計到這最終將把歐元區置於危險境地﹐就像當時也沒有人會預計到次級抵押貸款違約風險最終會威脅到整個美國金融體系一樣。

  和2008年一樣﹐金融機構彼此持有的一系列複雜信貸風險頭寸正在將看來似乎獨立的事件傳導至整個金融體系﹔鑒於少許跡象顯示緊張情緒正開始向銀行間拆借市場滲透﹐銀行業再度擔心起交易對手風險來(信用違約掉期合約(CDS)對此的反應尤為明顯)。

  兩次危機也存在政治上的相同點。希臘債務危機爆發後﹐決策者們在應對時不夠果斷﹐這讓市場感到恐慌。

  還記得CNBC主持人Jim Cramer在2007年8月次貸危機剛剛浮出水面時是怎麼說的嗎﹖他說﹐“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睡大覺﹗”。這一次又是這樣﹐在歐洲市場正在分崩離析的時候﹐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和歐元區成員國政府還在討論和爭辯是否要救助希臘﹐市場對此也感到失望。

  此外﹐德國一些政客出於選舉考慮而對挽救一個花錢無度的小國橫加阻撓﹐也讓人聯想起2008年美國政府的舉動。

  據說﹐由於擔心被冠以“救助先生(Mr. Bailout)”的名號﹐前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Hank Paulson)拒絕向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once)提供聯邦政府援助。而當鮑爾森決定對華爾街實施大規模聯邦干預措施是不可避免的時候﹐他的想法起初還是遭到了美國國會議員們的回絕。這與德國議員的做法如出一轍﹐他們擔心﹐如果投票支持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將讓他們在下次大選中失利。這一切都將金融市場推向深淵。

  儘管如此﹐各方對2008年危機的最終反應也讓我們看到了本輪危機所表現出的一些完全不同的特點。

  儘管動手較晚﹐各國央行最終還是向金融系統注入了大量低息流動資金。面對接近零水平的聯邦基金利率﹐各家銀行目前擁有更大緩衝區﹐並不急於解除風險性頭寸。事情的另外一面是﹐這也使得決策者們應對下一場危機的資源減少。

  當前危機與2008年危機還有一大區別﹕此次危機的根源是政府負債而不是私人行業負債﹔因此﹐這次我們不會面臨同樣的囚徒困境。

  鑒於華爾街投行無情的競爭本能﹐對手的失敗在它們看來並不是威脅而是機遇﹐這使得2008年時﹐鮑爾森在不提供大規模政府擔保的前提下不可能說服華爾街投行進行互相救助。

  但這次危機的主角是各國政府。長遠來說﹐它們沒有讓弱國垮台的動機﹐從理論上講﹐各國政府也擁有無限的貨幣資源。

  在希臘危機上演的同時﹐讓我們祈禱此次危機與2008年危機的不同點要超過其相同點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