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外銀行大鬥法 外資銀行趁放貸減慢搶市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07 17:42:25  


  中評社香港5月7日電/競爭總是無法避免,但中國銀行業的競爭正開始升溫。儘管外國公司過去一直認為監管環境和人員問題是在華經營時最困難的部分,但一個新出現的因素現在成為在中國取得成功的最大單一障礙:中資銀行的競爭。

  華爾街日報報道,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在其第五次在華外資銀行年度調查中採訪了42家在華外資銀行的首席執行長、高管及分行經理們。在此基礎上,它列出了在華經營最困難之處的排名。

  在2010年調查報告中,來自中資銀行的競爭首次名列榜首,打敗了過去兩年一直位居首位的“監管環境”。

  外國經理們的觀點並非在一夕之間就發生了改變。本土競爭去年位居第二,雖然原因迥然不同。

  2009年,由於外資銀行的關鍵客戶──在華外國公司的貸款減少,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下降。此外,全球金融危機使外資銀行的全球總部變得更加保守,其在華機構自身的貸款政策同時也缺乏熱情。這使得以低利率突擊放貸的中資銀行獲得了極大的優勢以吸引外資銀行在海內外的客戶。

  但2010年情況不同。隨著中資銀行放貸速度的減慢,外資銀行信心的增強,情況應當與2007年更為接近。當時對本土競爭的擔憂僅排在普華永道調查報告的第九位。

  唯一的改變在於中資銀行正在改善。

  2010年的報告說,中資銀行網點覆蓋廣,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這使他們有更大的優勢,能夠在目標市場中抵禦外資銀行的競爭。中國當局允許外資銀行部署的產品範圍有限,這意味著他們越來越難以提供與本土競爭者不同的產品。

  那麼,外資銀行未來何去何從?報告中提供了一些線索。

  四分之三以上的受訪者表明未來三年中自己會在中國進行收購。而2008年和2009年僅有約50%的受訪者有此打算。(潛在目標領域包括資產管理、證券、租賃、農村銀行、保險、消費金融、私募、代理經營和信托公司等。)

  另一個需要關注的動向或許是:未來幾年,將有更多的銀行設立在中國本地註冊的部門。這種身份的變化可允許銀行提供更廣泛的產品類別,這可能是銀行差異化戰略的關鍵之舉。

  目前僅有30多家外資銀行已在本地註冊。調查顯示,外資銀行團體預計另外10至15家外資銀行將在2013年之前實施這一進程。

  調查顯示外資銀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2%左右,當然還有擴展的空間。但種種跡象顯示中資銀行正在迅速學習銀行業務,外資銀行或許不得不走出一條創新性的新路以在中國站穩腳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