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大學授課現場。身為學員的司局官員們本身便掌握諸多政策制定權力,所以對授課老師要求更高。 (中國人民大學/圖) |
中評社北京5月8日電/兩千多名司局級官員,被要求今年內在7所院校完成至少40個學分的“選課”任務。
南方周末報道,最熱門的課程是北京大學的“周易智慧”。中央黨校的“中共黨史重大事件與人物”專題班也很火,內容包括延安整風、大躍進、離休後的鄧小平的評判等。
時隔20多年,張寧重回校園。這位從事對外交流工作的團中央女官員,天天穿著運動鞋,在人民大學的教室、食堂、操場到處轉,“享受當學生”。
從4月12日至16日,這五天裡,她的身份,從中國國際青年交流中心副主任,臨時切換為“中國經濟改革模式與中國發展道路”專題班學員,一個高校“選課生”。
這位司局級女官員只和自己喜歡的老師交換名片,討厭沒有主見的授課,“我們又不是小孩子,有分辨能力,”她說,“講得不好的,他完成他的(教學)任務,我們完成我們的(聽課)任務。”
和張寧一樣,來自中央統戰部、工信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司法部等15個中央部委的2000多名廳局級官員,今年內將被全部強令在黨政軍三大“最高學府”——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和國防大學,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等4所高校,完成中央組織部規定的自主選學任務。
這也是部委司局官員第一次大規模做“選課生”,但要教好這些學生並不容易:各個學校提供的專題班課程中有四分之一因為報名人數太少而取消,而講座課程的淘汰率高達76%。
中央黨校準備了36個講座,結果僅有“《紅樓夢》與中國文化”達標;而初次報名人數在前三位的講座均來自北大,分別是:“周易智慧”、“道家思想與老莊智慧”、“佛教禪宗與人生”。
官員們也“追星”,比如於丹參與講授的“傳統文化與治國之道”專題班,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主講的“世界經濟復甦與中國面臨機遇”講座”。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回憶,2008年7月8日,中組部召開幹部教育培訓制度創新座談會,他向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建言,高校應在幹部教育培訓中發揮獨特的積極作用。李源潮當即詢問在場的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相關負責人意見,“他們均表示同意”。
此後中組部與2008年8月11日下發的《關於2008-2012年大規模培訓幹部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推行幹部自主選學”是“改革創新的主要措施”之一。
一場司局官員的“校園計劃”,由此展開。“大學帶有某種象牙塔的味道,這是它的特殊性,也是優勢。”紀寶成說,“到黨校上課是官,到普通高校來學習,官的印記就沒了,都是學生。”
以前不喜歡的課也得聽,而現在……
“以前是讓你學什麼就學什麼,現在是需要什麼學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