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永年:中國模式的核心是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1 11:25:28  


 
中國政治的特有傳統

  政治上,西方是民主模式,講的是多黨制,三權分立。中國政治在發生變化,也在不同的制度方面、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和容納民主因素,利益多元化和利益代表也在發生變化。但不管怎樣變化,中國沒有也不會變到西方那樣的模式。

  那麼,中國政治模式的特點在哪裡?從大歷史看,也能夠回答這個問題。自近代和西方接觸以來,中國也曾經嘗試西方式的制度,但失敗了。之後,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戰爭和革命過程中,傳統的皇權慢慢地轉型到了具有現代性的黨權。不難發現,傳統皇權和現代黨權有很多共同之處,例如皇權和黨權都是中國社會的整合力量,都是中國大一統文化的政治表現,都是賢人政治(meritocracy)的制度承載。但是,黨權具有現代因素,傳統皇權則沒有。皇權只可邊緣化,不可民主化;黨權則不然。黨權既是現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基礎,但也可以實現民主化。

  西方的政治模式,往往是通過把政治問題外部化來加以解決,因此有反對黨和反對力量的存在;中國則不然。無論是傳統的皇權還是現代黨權,都是通過開放政治過程,把外部問題內部化來求得問題的解決。黨權是中國政治的核心,不理解黨權,就很難理解中國政治。

  歷史地看,這兩種模式,每一個模式都有它的優勢,也有它的劣勢。在西方,以多黨政治為核心的民主,是經過數百年之久才演變成為今天的樣子。在社會經濟發展平衡的國家,西方式民主能夠運作良好。儘管是多黨輪流執政,但從政策層面看,往往呈現一黨的特征。這主要是因為西方存在著一個龐大的中產階級,無論哪一個政黨執政,都要照顧到這個中產階級的利益。人們常說,西方的政黨整合了社會力量;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的中產階級整合了西方的政黨,是中產階級制約著政黨政治的極端化。如果從發展中社會看多黨政治的分化功能,這一點尤其明顯。在發展中社會,因為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低下,社會分化嚴重,中產階級弱小,甚至不存在,一旦實行多黨政治,政黨就變成為了分化社會的力量。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到處都可以找到這樣的例子。

  在傳統中國,政治過程也是相當開放的。儘管皇權屬於皇帝,但治權(或者相權)是向社會開放的,並且是高度制度化(官僚化)的。歷史表明,治權越開放,國家治理就越有效。相反,當治權不夠開放,皇權與治權的關係又處理不好的時候,就要發生政治危機。黨權也具有這個特征。有效的治理取決於黨權的有效開放,向社會各個階層、各種利益的開放。同時,治權的有效性,取決於制度化和專業化。

  和其他任何模式一樣,中國模式也在演進和演變過程中。在全球化時代,模式的變革動力更為強大。因為成為世界體系的一部分,中國模式和其他模式的互動更為頻繁,或者主動地向其它模式學習,或者被動地受其它模式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說,各種模式有趨同的趨勢。但是趨同不會變成同一。中國模式在受其它各種模式影響的同時,保持自身的特色,並且是通過變化而保持自身的本體。其它模式也是一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