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景德鎮假官窑瓷器“產業鏈”暗訪記(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3 00:02:08  


換底做舊:這是贋品生產的關鍵環節,先把瓷器的底部用精密的儀器削下一塊,再把真瓷片的落款嵌入其中。
  中評社北京5月13日電/4月,古玩春拍市場火爆。瓷器,尤其是明清官窑器再次成為拍場的焦點。北京保利的瓷雜專場總成交額高達1753萬元,嘉德的瓷玉工藝品部分拍出4580餘萬元,香港蘇富比更是以7.5億港元的成績刷新了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的拍賣紀錄。

  然而,在拍場以外同樣亢奮的還有——瓷器造假。近年來,隨著古代官窑製品市場價格飆升,並不斷創造天價,為了牟取暴利,官窑造假業也迅速發展壯大。無論是從製作工藝上還是流通渠道上,造假都已經儼然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近日,循著相關人士提供的線索,中國文化報記者與《誰在拍賣中國》一書作者吳樹暗訪了國內明清官窑的制假重地——景德鎮,希圖為讀者揭示文物造假的真實狀況,並探索隱藏在其背後的利益鏈條。

  某拍賣公司圖册上的粉彩瓶魔術般地出現在眼前,俞秀峰說那只曾經上拍的瓷瓶便出自他手。

  在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則關於景德鎮的故事:某地海關截獲了一批欲出境的瓷器,經認定屬於國家一級文物。當工作人員將攜帶瓷器的“文物販子”扣留起來查問時,這位“販子”稱其攜帶的都是現代的高仿品,並非真正的古董,但海關的工作人員和鑒定專家們都不相信他的說法。情急之下,他只好請來這批“古董”的真正作者——景德鎮的制假師傅,並現場做出一模一樣的高仿瓷器,最後他才被釋放。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個版本,這其中,當然有諷刺“專家”們鑒定水平的成分,但更多的則似乎是在炫耀景德鎮瓷器造假技術的高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