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還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2008年5月馬英九、國民黨執政之後,兩岸關係發生重大的轉折,開始進入和平發展時期。但是,我們看得見,礙於執政的需要,馬團隊是戰戰兢兢的,盡量維持現狀,盡量不要製造社會的動蕩,盡量在平和的氣氛中做事。於是,在理論上、在意識形態上的撥亂反正就擱置了。其實,撥亂反正不去做的話,最後吃虧的是自己,後來台灣的政情變化說明了這個道理。我感到,兩岸關係今後如果出現大問題,那就會出在意識形態領域,如果意識形態不作根本的改變,馬英九和國民黨的執政乃至兩岸關係都將會繼續陷入泥淖。張亞中教授的理論,恰恰對思想的撥亂反正有重大啟示意義。
第二,從長遠來看,兩岸和平發展時期沒有與時俱進的符合時代需求的和平發展的新理論體系,問題更加大,意味著兩岸關係的走向可能是失去方向的迷航!
第三,因為《中國評論》月刊是在已故的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先生親自指導下創辦的,在長達8年多的日子裡,我經常能夠見到汪老,聆聽教誨,其中,汪道涵的兩岸共同締造一個新中國的思考,影響我的一輩子。中國評論成為兩岸思想交流的平台,是汪老的願望。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當然格外重視張亞中教授的統合方略,因為這是最能夠體現兩岸共同締造論精髓的重要的理論構建。
台灣走到了歷史的關口,走到了明暗交匯的地方。然而,當世界陷入昏暗太久之後,人們會把月亮當作太陽。長時期來的台灣輿論界,誰敢談一個中國的問題,談兩岸統合的問題,簡直就是大逆不道啊!這個時候,需要有英雄挺身而出,撥開烏雲,指著太陽告訴民眾,這個會發光同時會發熱的,才是太陽!誰敢挺身而出?張亞中教授當仁不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