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老北京的八大胡同 漸行漸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4 00:03:59  


 
  被忽略的另一面

  原住民眼中的“八大胡同”,究竟如何?

  不錯, 這裡曾是所謂的“紅燈區”,但也是京劇的衍變繁榮之地,它孕育了老北京商業文化,歷史上的文化名人李漁、紀曉嵐等出入於此, 它甚至還是近代中國歷史變遷的見證。

  清制, 漢人非功不得住內城,再大的漢官,白天去皇宮上班, 晚上必須出城,“八大胡同” 的優勢在於離皇宮近, 成了官員安置宅邸的首選。以後,進京趕考的舉子, 各地跑門路的士紳,還有藝人們,都聚到這裡。

  清末, 前門火車站開通, 分東西兩站, 東站走人,西站走貨,商家紛紛落腳在“八大胡同”,因為離貨場近,便於打理生意。“八大胡同”的文化是多元的。爆肚馮、小腸陳、豆腐腦白、褡褳火燒均起於“八大胡同”,同仁堂、瑞蚨祥最早的店面開在這裡, 就連徽班進京也看上了這塊風水寶地,至今“八大胡同”還保存著梅蘭芳、李萬春等名角的故居。此外,“八大胡同” 還與鼓曲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在原住民的記憶中,“八大胡同”有“上車”、“下車”之說,“上車”指按慣例藝人正月要到此唱大鼓,而“下車”指春節前妓女們要集體為回家的藝人送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