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印度國家館館長:中國和印度應當相互學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8 10:21:26  


  中評社北京5月18日電/走進世博會印度館館長南吉亞的辦公室,一眼望見印度國父“聖雄”甘地的肖像,一襲白袍的甘地面露微笑,慈眉善目地注視著前方。在南吉亞看來,這位政治家正是印度參展上海世博會的核心詞“和諧”的最佳代表人物。

  新華社報道,南吉亞認為,印度人始終希望做到“平衡發展和兼收並蓄”。他說:“現代化和不斷膨脹的慾望對城市中的人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讓他們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因此作為印度文化標誌之一的‘和諧城市’成為印度館的首選主題。”

  他說,“和諧城市”意味著所有社群能夠和平相處,與自然和諧,進行生態友好型發展。“我們的發展不能以破壞環境和自然為代價。如果不能做到和諧,經濟發展將難以為繼。”

  在印度館,這種“和諧”的集中體現是一個在印度寺宇中常見的中央穹頂,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制建築物。南吉亞說,這個直徑為34米、高度17米的建築物具有優美的曲線,體現了生活和諧的永恒,上面覆蓋的6萬多株植物展現了綠色對於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性。步入穹頂,《吠陀》、全世界第一所寄宿制大學納蘭達、印度理工學院、印度航空業等印度古代文明和現代科技的精粹逐一展現在遊人面前,令人讚不絕口。

  與中國類似的是,印度的城市化進程也在高速發展中。到2020年,印度將有60%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城市創造了財富和就業機會,因此必須悉心照料城市。”南吉亞說。

  南吉亞說:“中國和印度都是可預見的未來的重要經濟大國,又同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應當相互學習。”

  他的期許在印度館得到了印證。自5月1日開館以來,印度館成為世博園最熱門的場館之一,日均客流量達到了2.5萬人。

  在印度館里,絡繹不絕的中國遊客爭相購買產自齋普爾和克什米爾的披肩、織物、木雕、珠寶等特產,品嘗正宗的咖喱、卷餅和印度奶茶,聆聽泰戈爾作品朗誦會。最具人氣的,是每天的數場印度歌舞,每場都引來中國觀眾的熱烈掌聲。

  南吉亞對中國取得的成就讚賞有加:“中國人行動迅速。上海發展得很快,世博會也是和諧建築的一個集中展示,值得我們學習。”

  南吉亞高興地說:“我們如今置身於網際網路時代,但這些無法與真實的一對一的交流相比。我想,最重要的便是坐下來交流,相互理解。”


    相關專題: 2010年上海世博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